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4:28 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张纯如出版新作《华人在美国》 - 2003-06-01


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新作《华人在美国》在这个月出版,它记载了华人移民在美国开拓新天地的历史。

张纯如的新作《华人在美国》记载了这150年来华人在美国奋斗成长的历史。华人从修铁路的苦力到火箭导弹之父,从野地的垦荒者到艾滋病研究领域的先驱,如今在美国社会的各重要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张纯如的著作不仅为华人移民记载历史,还强调人权与公理,并澄清华人在西方社会的形象。

*华人移民强韧和开拓*

张纯如的前两本著作也都致力于重塑华人形象。她的处女作《蚕丝》记载了华人科学家钱学森为美国火箭科技作出贡献,以及后来如何成为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而离开美国。而让张纯如成为全球畅销书作家的是她的第二本书《南京大屠杀》。它记载了侵华日军残害华人,仅在南京一地就有三十万人遭到杀戮的史实。张纯如乘着畅销书作家的气势出版了《华人在美国》这第三本著作,一方面展现华人移民强韧的生命力和开拓精神;另一方面。张纯如指出,在美国的华人从十九世纪中期的苦力,攀升到白领上层,人们往往认为这仿佛是一条由下而上的单线,但是她认为这却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种族主义势力依然强盛*

张纯如说:“华人在美国的经历不是一条渐进的单线。他们作为模范少数族裔之一并非象某些少数族裔那样是从受迫害的社会最底层渐渐进升到到社会上层的。华人在美国处于周而复始的循环,美国社会对华人一直在容忍接纳和疑虑恐惧中旋转。有时他们把华人当作“名誉白人”,但是时而又会转向诬蔑甚至杀害华人的另一极端。时至今日这个循环依然存在,还是有华人成为种族仇恨罪行的牺牲品,种族主义在今天依然势力强盛。”

*美国政策和经济循环*

张纯如说,这个循环的周期和美国的政策和经济有关,而不是单纯的种族歧视。当美国和中国的外交关系良好时,中国移民也同样受惠。反之中国移民是首当其冲。钱学森就是典型例子。美国由于对全球共产主义的恐惧而产生的麦卡锡主义波及钱学森。张纯如强调,钱学森的遭遇是当时的政治环境造成的,并非单纯的种族歧视。她希望读者能超越种族歧视来回顾华人在美国的历程,要注意凌驾于文化分歧之上的人权问题。因为曾在美国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不仅是华人族群,而是各移民族群,例如911后的阿拉伯裔族群在美国遭受的偏见打击。

*华裔待遇和中国地位*

研究美国亚裔课题的著名专家邝治中教授赞同张纯书中的观点,包括华人在内的亚裔美国人面临的问题不是单纯的族裔问题,而涉及到国际问题,他这样分析中国人在美国的处境起落。邝治中说:“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跟中美关系都有关系。如果中国强的话,美国对华裔的待遇也比较好一点,中美关系处于危机的时候,例如在五十年代初期和九十年代,中国和美国有矛盾的时候,华裔也受到打击。”邝教授也提到华裔在美国的遭遇的还取决于经济因素。例如十九世纪时,雇主喜欢用中国人因为他们勤快,工资低。而劳工阶层却认为中国人是竞争对象。这就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引发了美国的排华浪潮。

*六十年代民权运动*

邝教授是六十年代初来到美国的,当时美国的种族歧视严重,他的亲身经历验证了张纯如著作中谈及的在美华人发展历程的一个转折点。邝治中说:“民权运动发生后有两件事情, 一是少数民族在法律上渐渐有保障,第二是少数民族的民族自尊心也提高了。”邝教授说, 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后,他作为华裔青年再也不甘处于被欺压的地位。他加强了民族自尊心,积极投入民权运动,所以民权运动是他个人成长的转折点。最后邝教授对《华人在美国》一书作这样的评价。邝治中说:“我认为这是一本较好的介绍性的书,在分析方面也许可以更精密一点。”

*民主只是稚嫩幼苗*

邝教授觉得《华人在美国》这本著作的独到之处是,不光叙述了华人在异乡客地的苦难,也描述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换句话说是华人的成功。但是在庆祝美籍华人成就的同时,作家张纯如提醒我们要认识美国有习惯成俗的种族主义,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美国仍有侵犯人权行为。她指出,民主迄今为止不是根深蒂固的体制,还只是稚嫩的幼苗,因此在美国的任何族群都不可能具备受迫害或迫害其他族群的免疫力。张纯如说,每天有千万人离乡背井来美国寻梦,他们是美梦成真还是理想破灭是涉及多种复杂因素的未知数。

VOA卫视(直播)

请稍等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4/20 【专访艾飞力:习上台后“物质契约”无以为继,人权倒退30年】欢迎美东时间4月20日上午9点收看《纵深视角》。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