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8:39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美议员在中国问题上观点不同(04年12月28日) - 2004-12-28


四年前,美国国会几乎同时立法设立了两个具有相当不同特征的中国事务委员会。观察人士说,那次行动体现了国会在中国问题上强硬派和温和派两种势力的角逐。四年后的今天,国会中这两派的分歧依然存在。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是国会四年前立法设立的其中一个委员会。今年六月,这个机构公布了2004年年度报告。报告说,当前美中关系几个重要领域的走向将损害美国的安全利益,并且建议行政当局和国会立即调整对华政策。

不过四个月过后,由国会同时立法设立的另一个委员会--“国会亟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却在2004年年度报告中,对过去一年来中国在人权和法制方面取得的进展表示了肯定,对改革的速度之快和范围之广感到鼓舞。

设在波士顿郊外的外交政策分析所资深研究员詹姆斯・绍夫说,“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和“国会亟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这两个委员会的年度报告之所以在内容和态度上存在很大的不同,是因为它们反映了国会当中在中国问题上观点相当不同的两个阵营。

绍夫说:“'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和'国会亟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两个机构,两份报告,反映了两种不同观点。'国会亟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的观点可能会稍微温和一些。他们认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努力在改进自己的制度,美国应该鼓励中国做出各种努力。但是'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报告则更多地警告人们,中国的经济发展可能会损害美国的利益,美国必须要注意中国的发展。”

绍夫认为,国会多数议员或者倾向于“国会亟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对中国相对比较温和的看法,或者在强硬派和温和派之间选择走中间道路,对中国持强硬派观点的议员只占少数。

乔治城大学外交关系学院教授罗伯特・萨特教授也同意这个说法。他说,美国遇到的现实情况决定了许多曾经在九十年代持中国威胁论的国会议员现在变成了主张跟中国保持接触的务实主义者。萨特说:“这种转变反映了现实情况。国会在1990年代就中国问题举行的辩论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显然,中国内部发生的一些事情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美国对中国的批评也十分强烈。有很多的原因导致中国问题在国会中变成了一个十分显著的议题。但是,911恐怖攻击事件使美国不得不面临真正的威胁之后,中国问题就不再成为国会最显著的议题了。”

*多数议员不愿持强硬派观点*

除了不得不把精力集中在反恐战争,卡托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问题专家詹姆斯・多恩也指出,大多数国会议员不愿意在中国问题上持强硬派观点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本身也在朝美国国会所期望看到的方向取得了一些进步。 多恩说:“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他们确实需要考虑美国国会做出的决定。国会在过去做出的主要有关决定包括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待遇。而三年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领导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仍然存在人权问题,但是没人敢说中国的人权状况没有因为贸易和经济自由化获得了任何改进。”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尽管在中国问题上走中间路线或者持温和派思想的国会议员人数仍然居多,但是这种局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外交政策分析所的詹姆斯・绍夫说:“一些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另一些人持谨慎怀疑的态度。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继续拿不定主意。但是,事件的发生会把他们推向某一边,比如台湾海峡发生冲突,香港的民主遭到镇压,或者美中之间出现重大贸易分歧。看来,只有在发生重大事件时,国会目前在中国问题上的格局 才会被打破。”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防止“规模性返贫”成政府红线,形势有多严重?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8:11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3/29【时事大家谈】博鳌论坛登场 耶伦预定四月访华;马英九将再访中国 马习二会有谱吗?嘉宾:邱万钧,波士顿东北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许毓仁,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梅森计划学者,前台湾立法委员;主持人:叶凡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