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9:04 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中国的自信与不自信 (2)


中国隆重庆祝建国60周年
中国隆重庆祝建国60周年

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政府的自信也在提升。但同时媒体的网络化又让北京感到危机四伏,控制媒体欲望更趋强烈。观察人士认为,北京的自信与不自信之间的矛盾正在恶化中国大陆的报道环境,削弱着大陆媒体走向世界的努力。

*争夺国际话语权 北京连续出招*

就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之前,中国官方为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接连采取了几个较大的动作。一个是在北京举行世界媒体峰会,再一个是在香港成立由12个海外中文媒体参加的“海外华文媒体合作组织。第三个就是新华社“打造中国的CNN”工程揭开帷幕,它的新闻电视台已经进入调试阶段。

这些动作连续发生在60大庆之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突显北京当局对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不匹配中国经济实力增长的焦虑和关注。胡锦涛主席还打破惯例,在峰会上明确表示要“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要“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新闻业内人士不乐观*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经使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但是对于北京雄心勃勃的争夺国际媒体话语权的努力,新闻业内并没有多少人持乐观态度。

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麦燕庭对美国之音说:“每一个新闻媒体是否能够有影响力,很主要的是两方面,一是它所在的经济体的影响力,二是媒体自身的公信力。”

麦燕庭说,经济方面,中国已经具有世界影响力,但是目前还不足以超越欧美。问题最大的是媒体的公信力。中国的主流媒体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CCTV)等都是政府的喉舌,无法像CNN一样能够从民众的角度而不是政府的角度去观察事务,进行报道。CCTV这些年报道形式改进了许多,但总体上看它更象是一个政府新闻处,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媒体。

*戴晴:公信力就是讲真话*

公信力从哪里来?北京著名记者戴晴快人快语: “说真话呀,新闻就有一条,说真话,不被任何一种政治势力收买。就这么一条。”

戴晴说,从毛泽东到胡锦涛都是把控制媒体作为巩固自己政权的一个工具,只讲舆论一律,统一口径,从来都不敢放手让媒体讲真话。但他们又不愿意看到国际媒体的批评,所以在对国内媒体严加控制的同时又大把花钱到国外买好话。毛泽东的时候是慷慨援助第三世界换取几句称赞,现在又是拿着纳税人的钱往国外乱撒,换来对崛起的中国的赞美。

*麦燕庭:政治封闭是公信力致命伤*

香港记协主席麦燕庭女士指出,媒体的公信力,特别是国际公信力跟一个国家的政治开放程度密切相关。目前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政治封闭的集权国家的媒体能够在国际上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麦燕庭说,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很高,但是政治上依然相当封闭,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都有很大的缺陷。异议人士遭到拘压,他们的声音受到压制。

上海女作家小乔上个月从瑞典回国被海关拒之国门之外,被迫返回瑞典。被拒的原因是批评政府拘压中文笔会的名誉主席刘晓波。

麦燕庭说:“自己的公民,这么一个基本的国际公约规定的权利你都可以剥夺,而且是毫无道理地剥夺,那你怎么让人相信你能够接受不同的意见呢?”

麦燕庭表示,类似小乔的遭遇时常发生,现在有多少异议人士滞留海外,有国不能回。麦燕庭认为,只要中国不开放政治,不恢复公民的言论自由,不解除媒体控制,中国要打造软实力和争夺国际媒体话语权的努力都是不现实的。

*谭志强:大陆开放新闻自由?门儿都没有*

澳门大学传播系教授谭志强非常质疑北京领导人和这些媒体活动的操盘者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谭志强赞成戴晴的看法,认为当局搞这些活动不过是利益集团找一些花钱的名目来中饱私囊而已。北京虽然邀请世界主要媒体到中国,但并没有打算切实实行新闻开放。

谭志强对美国之音说: “我跟大陆办媒体有22年了。在许多基础层面,它还是愿意跟你合作,顺便学习一些先进的经验。但是在新闻自由这个层面进一步开放,我看是门儿都没有。”

谭志强表示,在北京看来,新闻开放将会影响到政权的稳定,威胁到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谭志强认为,中共如果不能进行政治改革,从取消媒体控制等于自杀的怪圈中走出来,就永远不可能使中国的主流媒体真正地走向世界。

关键词:戴晴,麦燕庭,谭志强,新闻自由,公信力,国际话语权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八年指明244个方向,习近平如何成为政治超人?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4:25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3/19【时事大家谈】民主峰会首尔登场 美中互批不民主?习普若终身掌权 对中俄和世界意味着什么?嘉宾:美国艾德菲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政治学教授王维正;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主任、政治学教授金珍镐;“自由中国运动”发起人邱家军 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