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3:08 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

《财经》高层集体辞职 引发震荡


中国言论犀利受到广泛好评的《财经》杂志,在高层管理人员突然集体辞职之后,陷入混乱之中。《财经》杂志的震荡发生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刚刚闭幕之际,令海外观察家对中国新闻业改革的前景以及中国政府斥巨资塑造国家形象工程展示其软实力的有效性打上问号。

*高层欲出走 《财经》将凋零?*

《财经》杂志总编辑胡舒立以及该杂志的多名高层管理人员集体辞职的消息,引起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纽约时报》报道说,胡舒立被认为是中国最杰出的财经新闻人,她可能是被迫辞职的。

胡舒立的离开可能导致这家中国新闻界最富有盛名的杂志的垮台。这份欣欣向荣的杂志每月出版两次,与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有伙伴关系。

*直言敢言又赚钱*

海外媒体报道说,《财经》一直在探视政府底线,它所拥有的高度独立性非常罕见。它经常发表一些犀利的,揭露官员腐败和公司欺诈的调查性报道和可能质疑官方观点的经济社会评论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同时也吸引了大量读者。事实证明,这一商业模式在吸引广告客户方面是成功的。

中国的媒体通常受到严密的新闻审查,特别是报道时政的媒体,但是,商业出版物享有广泛的新闻自由。《财经》杂志在中国广受尊重,喜欢《财经》杂志的甚至包括一些中国政府的高级官员。该杂志的领军人物是56岁的胡女士,因为她的新闻独立的风格,在中国被其他媒体同行称为"中国最危险的媒体女人"。人们普遍认为她非常擅长揭发丑闻,但没有像其他媒体人那样被中共的新闻检查部门处置。

胡舒立以前在工人日报工作,1998年帮助创立了《财经》杂志。她最近成为《纽约人》杂志的人物特写的主人公,被《纽约人》誉为“无法阻挡的揭发丑闻者”。

*和挂靠单位之争*

《纽约时报》报道说,几个月来,该杂志的总编辑胡舒立女士和该杂志的挂靠单位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原名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简称"联办:)就这本杂志的编辑方针发生的矛盾尖锐化了。

联办负责人近来受到来自中国政府内部的压力,要求停止或改变《财经》杂志的富有棱角的新闻报道方式。而《财经》的编辑部则力图保持该杂志采编的自主权。

据报道,除了采编自主权的矛盾之外,关于杂志利润分配方面的矛盾也是《财经》高层管理人员集体辞职的原因之一。挂靠“联办”的体制决定了《财经》对自己创造的利润如何分配插不上话。目前《财经》已经成为中国新闻界一只生金蛋的母鸡,年广告收入以亿为单位计算,然而《财经》记者的工资在业内并不算高,与他们在海内外的名声很不相称,对此,记者的抱怨很多。消息来源说,《财经》的大部分利润,都被上级挂靠单位拿去了。

胡舒立办《财经》创亿金而不取,并非是甘当“雷锋式的傻子”,她之所以一直继续挂靠联办,是因为联办给了她自由采编权。

*管得太具体 杂志没希望*

中国最著名的电影演员赵丹临死前曾经发表感言说,党管文艺管得太具体,文艺就没希望。办媒体也是一样,管得越多,风格越僵硬死板。由于联办对《财经》采编很少干涉,从而导致《财经》成为全国最有魄力的媒体。前几年,除了“鲁能"等少数报道直接牵扯到高层腐败问题而不得不撤稿之外,一般的稿件都能够保持其犀利的风格。

*风声紧 发稿难*

进入2008敏感年之来,中国媒体环境收紧。据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搜狐网报道,不管是联办还是联办的上级全国工商联, 对《财经》的采编权干涉却越来越多。短短的几个月,财经的多篇稿件被毙,从央视失火到石首暴乱到新疆骚乱,到通钢工人不满股份化哗乱打死人的事件,《财经》不得不撤销或者推迟了多篇重量级稿件。

*权财两失 一走了之*

消息来源说,由于《财经》既拿不到钱,又没有采编自主权,人财两失,从而使得胡舒立痛下决心,离开财经。而联办在压力下,釜底抽薪,抽去和《财经》达成采编自由的妥协,然而,天下却没有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好事。这便是财经高层管理人员集体辞职的关键因素。

据纽约时报报道,胡舒立的财经杂志提出让杂志成为更加独立的出版物,寻求外部投资者,并改变杂志的股权机构,让员工拥有该杂志的部分股份。与此同时,她还希望把杂志的利润的更大份额投资于新的项目,包括建立英文网站等等。

但该杂志的所有者“联办”显然拒绝交出控制权或作出股权调整。

据报道,在这次财经高层管理人员集体辞职之前,在该杂志工作的百分之七十的员工和业务人员已经先期递交了辞呈。

*大搬家异地重建?*

据报道,《财经》总编辑胡舒立将和“十一”前集体辞职的《财经》总经理吴传晖(Daphne Wu)的团队一起,创立一个新的媒体机构。海外媒体评论说,一份全国最佳的财经类媒体进行了一次大搬家,将采访资源、广告资源完全从一个地方搬走,再到另一个地方重建。这样的折腾大概只有在中国这样的特色地域才能够见到。

据报道,这个新媒体已经找到挂靠单位并吸引了几家潜在投资者的兴趣。由于是老财经的原班人马,预计新媒体会维持老《财经》的报道风格,但会更多地关注互联网。而留给联办的老财经将成为一具空壳。

搜狐财经频道报道说,如今,新的架构实际上已经建好,资金已经到位。新的平台即将开始工作,中间不会出现太大的间断。

*市场之力能否抗衡体制阻力?*

对于胡舒立而言,她将在新的平台上追求更多的独立性,如果做好了,将成为在"中国特色体制"内尽量用市场化力量冲击体制阻力的样本。

不过,也有观察家认为,胡舒立另起炉灶,也许会给不喜欢《财经》的人带来新的恐惧。另外,胡舒立仍然要在中国没有新闻自由的大环境下的夹缝中打拼,并无法摆脱中宣部、国新办的监控。最后,如果挂靠单位顶不住压力,也会插手采编权,到时候,与"联办"争斗的一幕也许会重演。除非能直接挂上胡温的派系。



关键词:中国,财经,新闻改革,新闻检查,媒体商业化,揭发丑闻,调查性报道,胡舒立

VOA卫视(直播)

请稍等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俄朝高层紧密互动,习近平卷入“邪恶轴心”?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4:25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4/16 【时事大家谈】《台湾关系法》45周年 修法迫在眉睫?日本强势回归 习近平是幕后推手?嘉宾: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主任吴崇涵;台湾制宪基金会董事宋承恩;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