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2:27 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保尔森、陆克文谈中国未来和美中关系


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和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右侧)在纽约对话(2014年9月12日,美国之音视频截图)
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和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右侧)在纽约对话(2014年9月12日,美国之音视频截图)

星期四晚上,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和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纽约亚洲协会就中国的未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进行了一场对话。

*习近平改革计划雄心勃勃*

2010年11月中国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在一次会议上介绍澳大利亚外长陆克文。
2010年11月中国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在一次会议上介绍澳大利亚外长陆克文。

陆克文曾两度担任澳大利亚总理,任内及卸任后一直重视美中关系。过去数年里,他曾多次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他本人能讲流利的中文,对中国高层有深入了解。他认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习近平,截至2014年,其所言所行所想在中国都具有决定性意义。他的任期到2023年3月,因此,他将影响中国的下一个十年。他认为习是一个有亲和力、讲话不用讲稿的领导人。他上台之初提出的“中国梦”,既是复兴中华的强国梦,也包含了追求幸福的个人梦。陆克文说,习近平实现中国梦的引擎,是要通过18届3中全会通过的改革计划——陆克文称之为“有远见的蓝图”、“中国1978年以来最雄心勃勃的计划”——来改变中国的发展模式。

在美国金融界有着长期高管经验的保尔森,在任职美国财长时开创了美中经济对话,卸任后又建立了旨在促进美中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保尔森研究所。他对中国的了解以及与中国领导人的私交也是远近闻名。

*阻力不小,困难重重*

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2006年在清华演讲。照片上方为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2006年在清华演讲。照片上方为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保尔森说,中国现有的发展模式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巨变,使亿万人脱贫,但也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因此,现有模式需要进行大规模改革。这些改革包括:劳力市场正常化。中国2亿5千万农民工进城务工,如果处理得当将成为巨大消费红利;继续未完成的国企改革,将其置于公平竞争市场,从而使民营企业有更大空间;急需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使老百姓摆脱污染的空气和水,缓解这一社会压力;建立新的金融制度,使民企和个人更容易获得贷款,为他们创造投资机会,让他们成为国家投资人而不仅仅是储蓄者;另一项重大任务是改革地方政府的财政制度,解决地方政府岌岌可危的高负债问题。保尔森说,中国地方政府无权控制政府预算,导致其卖农地给地产商解决财政来源,这是完全不可持续的。他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进行税制财政改革。

但是保尔森认为,习近平要推动如此大胆的改革,面临着重重困难。他用“好消息、坏消息”形容习近平18届3中全会上推出的改革计划,说它是大胆的蓝图,是好消息;但其规模、范围和后果使他担心将很难实现,则是坏消息。他认为,习近平自任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组长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自承全责是好消息,但他不得不这样做,否则官僚体系会反抗,则是坏消息。

*考验习氏改革关键:是否开放国际竞争*

2012年2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澳大利亚外长陆克文在20过集团外长会议期间合影。
2012年2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澳大利亚外长陆克文在20过集团外长会议期间合影。

保尔森说,习近平的改革计划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现在评价仍为时过早,他认为,真正考验习近平改革的是敢不敢开放竞争。首先,关键是市场开放到什么程度,如能源、电信市场,以及金融市场向私营部门的开放;其次,如何把国有企业放到公平竞争市场上;最后,最关键的,也是他最关注的,是中国在什么程度上准备让国际企业、美国公司、欧洲公司、澳大利亚公司进入,与之竞争。

他认为,中国的改革派主张市场开放国际竞争,而政府部门和既得利益集团则想缩小竞争范围。陆克文说,当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推动了中国的市场改革,而目前中国进行的这一辩论达到了新的层面。保尔森说,所以他认为美中双边投资协议的谈判非常重要,谈判的过程如同加入世贸组织,将可帮助中国真正的改革派在中国进一步开放竞争。陆克文认为,双边投资协议具变革性,不仅会影响双边经济关系而且将影响美中整体关系,“因为大规模相互投资会改变现状,而这是单一贸易所做不到的。”

在给中国政府履行现有改革计划打分时,陆克文说,如果以10分为满分,他打6到7分。但保尔森说,他没那么足的信心。他说,私下里中国领导人完全理解他们存在问题的实质,但改革路上充满坎坷,困难重重,“这毕竟是个10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

*气候问题上合作是美中战略互信的起点?*

女子行走在北京冬日的浓重雾霾中(2013年1月29日)
女子行走在北京冬日的浓重雾霾中(2013年1月29日)

陆克文认为,过去4年里,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中国领导人彻底改变了对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的看法。陆克文回顾了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变化峰会,当时美、英、法、德等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在场,唯独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印度领导人缺席。他说,那时候中国认为气候问题是全球问题。但今天的中国领导人,对此问题的重视可以说完全不一样了。而驱动这种变化的力量首先是空气污染扩及中国各大城市,激起老百姓的愤怒;其次是对气候变化的政治共识已经形成,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解决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保尔森认为,环境和气候问题是美中两国可以进行合作并居于至关重要地位的议题。他说,美中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实际上却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困难,尽管两国有很多共同利益,但需要把这些共同利益转变成互补的政策和行动,以建立互信。他认为,美中两国领导人应从环境和气候问题的合作着手建立战略互信。

*美撤军换朝鲜半岛无核*

哈佛大学校园(哈佛大学新闻办拍摄)
哈佛大学校园(哈佛大学新闻办拍摄)

今年二月,陆克文应哈佛大学之邀前来美国进行有关美中两国间能否建立一个新的战略双边关系的研究。他认为,美中关系是关系世界未来半个世纪的最重要关系。新的美中战略关系应包容两国的价值和利益,能够避免冲突,并能与时俱进。

他认为,美中两国文化上都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经济上正在进行双边投资协议的谈判,在区域安全方面,无核化的朝鲜半岛是美中两国共同利益所在。他提出了用美军撤出该地区以换取中国与美国合作实现半岛无核化。他说:“美中领导人进行密集区域性对话来解决朝鲜未来的问题,达成一揽子战略协议,解除北韩的核武能力,形成一个半岛两边的政治共存体,作为整个协议的一部分,美军撤出该地区,因为中国不喜欢美军直接陈兵中国边境。”

陆克文的结论是,美中关系要以双方具备的现实主义为基础,在建设性的双边、国际合作空间中加强互信,加上双方领导人的远见,在未来将此关系蜕变为新型战略关系。

保尔森最后说,中国继续经历着巨变,美国的政策必须了解中国的变化;同时美国必须首先加强自己的经济、军事和外交力量。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