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9:13 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习近平重提和平共处原则 安抚邻国?


习近平重提和平共处原则 安抚邻国?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2:29 0:00

习近平重提和平共处原则 安抚邻国?

中国领导人纪念一个几十年前提出的外交政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个庆祝前中共自身领导人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原则”的纪念会,引起国际关注。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大会由中国总理李克强主持,张德江和俞正声出席了星期六的纪念会。

中国还请来了六十年前和中国共同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印度和缅甸的领导人。缅甸总统吴登盛、印度副总统安萨里也在会上发表了讲话。

中国领导人大张旗鼓地纪念一个几十年前提出的外交政策,其背后的动机和现实考量,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

中缅印三国提出和平共处五原则之际,国际社会对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多有疑虑。

朝鲜战场的硝烟和战火使得中国的周边邻国对当时的中国是否会向东南亚邻国输出共产主义革命存有戒心。时任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原则,旨在向邻国释出善意。

习近平在讲话中回顾了和平共处五原则签订的过程。并称“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初衷是安抚周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共前领导人周恩来提出来的。当时提出五原则的初衷,是为了消除当时亚洲和非洲一些新兴民族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抱有的疑惑甚至敌意,他们害怕中国向本国输出革命并支持当地的反政府武装和亲共势力。

针对这一问题,周恩来在亚非拉会议上指出:“中国古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反对外来干涉,为什么我们会去干涉别人的内政呢?”

周恩来的这段话,习近平在6月28号发表的讲话中,再次被提及。习近平说:“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

*昙花一现*

中国历史学者指出,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原则提出之后不久,就被毛泽东抛到一边,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末以及6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大幅度左转。主要表现为既反帝又反修,向东南亚、南亚等国家“输出革命”,特别是在柬埔寨表现得登峰造极。波尔布特政权在中国的支持下,把柬埔寨这个东南亚的米仓变成了屠宰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虽然偶被提及,但其内涵和外延以及中共对五项原则的解释,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学者称“1954年以来,中国的和平共处主张,在建国初期的头二十年成为了昙花一现”。

反右斗争之后,中国知识分子受到空前镇压,外交领域也是宁左勿右。毛泽东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上公开对和平共处的原则提出不同意见。毛泽东说:“正确的对外关系也还是要强调又团结又斗争,只不过对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对亚非拉美民族主义国家和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要有所区别,重要的问题在于,仅仅满足于和平共处是不行的。”

1958年2月初,立场相对缓和的周恩来被免去了外交部长的职务,不再兼任外交部长,而由军人出身的陈毅将军担任。随后外交部专门召开了关于外交问题的务虚会,周恩来的和平外交路线被批为“右倾保守”,而中国外交的基调,开始向毛泽东的“斗争是绝对的,冷战是不可避免的,而妥协则是相对的,暂时的”这样一种革命和极左的方向转变,到文化革命时,中国外交极左路线登峰造极。东、西长安街被改名为反帝路和反修路,香港甚至发生火烧英国代办处的事件。

*周恩来的靠拢*

周恩来本人也审时度势,向毛泽东的斗争哲学靠拢。周恩来不再坚持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可以和平共处而是称:“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忽视这一斗争,甚至把和平共处说成那么好,两个世界的斗争不提了,很危险”。

毛泽东则提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著名论述。中国开始向东南亚输出革命, 鼓励和推动 "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尤其是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

*噩梦成为现实*

中国外交也登上极左的顶峰。中国先后和印度发生边界战争,和前苏联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因支持印尼国内共产党游击队而导致发生几十万华人被杀的反华排华事件与印度尼西亚断交,中共还要出兵30万抗美援越;支持缅甸、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内的共产党反政府武装发动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并在中国境内和中国的大学设立培训基地,培养有军事知识有共产主义理论的骨干。1954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对亚非各国的承诺已经成为了空谈,中国的亚洲邻国的恐惧终于成为了现实。

习近平在讲话中,再次提出“各国的事务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我们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出于一己之利或一己之见,采用非法手段颠覆别国合法政权”。

亚太国家领导人在听到这番话时候,心中必然是百感交集。他们对中国重提和平共处五原则表示赞赏,但是对中国的崛起和军力的扩充以及中国外交政策有可能左转也颇有忧虑。习近平的讲话,他们希望可以解读为中国重新回到和平共处的较为缓和的外交政策上来。

*鹰派势力抬头*

经历了反右到文革的极左时期之后,邓小平拨乱反正,提出外交上韬光养晦永不称霸的策略,为中国的发展赢来了一段黄金时期。然而,最近随着中国GDP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鹰派在电视上频频露面,称中日必有一战,中美必有一战。中国划分东海防空识别区,在南中国海和越南有争议的海域设石油钻井台等等举动,在东海和南海掀起了动荡的波涛。

习近平周末重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机,和当年邓小平拨乱反正的时代有相似之处。有学者分析称,这也许意味着习近平意识到中国最近的外交政策需要重新审视,国内和军内的鹰派学者咄咄逼人的言论应该进行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会走向一个相对温和的道路。

*核心利益不动摇*

不过,习近平在谈到最近发生的领土争端时,并没有从国家主权是中国核心利益的立场上倒退。习近平说:“主权是国家独立的根本标志,也是国家利益的根本体现和可靠保证。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各国应该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这些都是硬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任何时候都不应动摇。”

习近平的讲话中,对主权完整以及不干涉内政的解释,延续了中国体制内正统马列学派的论点。不干涉内政,本意是缓解中国周边国家对红色中国输出革命的担心,现在则被中国体制内学者用来抵挡外界对中国人权纪录和一党专政的社会制度的批评。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各国的事务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我们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出于一己之利或一己之见,采用非法手段颠覆别国合法政权。”

这段话的后半段被认为是不点名地批评美国出兵伊拉克,改变伊拉克政权的中东政策。此外,习近平还警告美国说,“热衷于使用武力,不是强大的表现,而是道义贫乏、理念苍白的表现。只有基于道义、理念的安全,才是基础牢固、真正持久的安全。”

北京外媒圈注意到,习近平6月28号在人民大会堂的讲话,是他担任共产党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之后,对驻京外媒开放的少数公开露面场合之一。

VOA卫视(直播)

请稍等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4/20 【专访艾飞力:习上台后“物质契约”无以为继,人权倒退30年】欢迎美东时间4月20日上午9点收看《纵深视角》。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