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19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抗争与适应:中国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


抗争与适应:中国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4:03 0:00

抗争与适应:中国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矛盾由来已久。尤其是近来,在西藏和新疆等地区,少数民族的抗争引起国际社会的深切关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政治和国际关系学者韩恩泽博士认为,中国民族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认同问题。而如何解决国家认同问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政治和国际关系学者韩恩泽博士是《抗争与适应:中国国家认同的政治》一书的作者,他认为少数民族对境外同族社会的认同和境外支持这两个因素在国家认同的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方面,他们拥有境外同族社会这一更好的选择,比如维吾尔族人有土耳其和其他中亚国家,而对于藏族人来说,他们有在印度的流亡社区。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来自境外的不同程度的支持,比如苏联在40和 60年代对维吾尔族的支持,以及美国在50年代对藏族的支持。”

韩恩泽对中国境内的维吾尔族、朝鲜族、蒙古族和藏族人口进行了调查和比较,认为他们对于中国国家认同构建政策分别采取了反抗、移民、融入和自治的策略。

韩恩泽说,维吾尔族认为土耳其和苏联时代的中亚在各方面条件上要比中国新疆优越,再加上来自苏联、美国、土耳其等国的境外支持,因此对于北京构建“中华民族”的政策很抗拒。此外,由于维吾尔族人与汉人相貌差异较大,因此也使得他们难以融入中国主流社会。

“黄皮肤,黑头发,还有黄种人的特征,这些都是主流的对中国人形象的描述,这也造成了一个与种族有关问题,就是谁属于,谁不属于中国人这个身份框架之中。”

韩国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吸引了很多朝鲜族人移民韩国或迁移到韩国投资和留学生群体集中的中国城市。很多朝鲜族人移民到了韩国,其中大多数是非法劳工或者是通过结婚移民的朝鲜族女性。但由于朝鲜族人缺乏境外支持,甚至还会受到来自韩国人的歧视,他们在看待韩国(包括朝鲜)和中国的关系方面显得很矛盾。98%的朝鲜族受访对象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并让子女接受双语教育。

蒙古族认为蒙古国尽管有着更多的文化自由,但缺乏吸引人的经济模式,它也不能给蒙古族提供境外支持。因此,蒙古族人并不抗拒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反而选择积极融入。

“一个主流的趋势是蒙古族的父母会把子女送到汉语学校,而不是蒙语学校。所以可以预期在将来,教育会导致更多的同化。”

对于藏族而言,国际援助的存在和缺乏往往影响到藏人对本民族认同运动的兴起和衰落。此外宗教自由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目前,绝大多数藏族人支持达赖喇嘛提出的“中间路线”,也就是实行民族自治。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全国人口的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韩恩泽认为,“中华民族”或者“中国人”的概念很难客观地定义,而应该由个人自身的认同决定。

“我觉得你很难从外部客观地定义这一概念,这种身份应该由那些认同他的人来定义。所以,如果你问‘你是不是中国人?’而人们回答说‘是’,那么就没问题。所以我不认为这一概念必须要有特定的文化和民族因素。”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