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认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大工厂。不但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令日本人刮目相看,而且中国的廉价成本和日益提升的制造水平也吸引着日本的投资和贸易。以下播出第二节:大工厂里的成败。
去中国投资成功而出名的有利克罗社长柳井正的演讲,在日本几乎是唯一可听到的去中国投资成功的经验之谈。有利克罗是一家贩卖中国生产的休闲服装公司,1994年在日本开张以来到去年8月为止每年持续增加的纯利超过了8亿美元。令经济萧条中的大部份亏损企业为之眼红。在日本除了有利克罗,就不太听得到其他成功者的声音,经验是企业的资源,成功的经验更是企业的秘密。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省经济协力局资金协力课长黑田笃郎说,成功的都保持沉默,说话的大部份是失败者。 他说,在他98年开始调查日本企业在中国经营的状况三年期间,平均三家企业里就有两家投诉与中国的纠纷,从午睡的小事到破产的大事。
*大工厂的成败经验*
日本富士通综合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朱炎认为,有利克罗的成功秘诀是委托中国公司生产,而没有直接去经营工场,从而既维持了最低成本,又避免了风险。朱炎认为日本企业在中国最大的弱点是没有使用当地人管理和策划。朱炎说:你要了解当地的市场、你要了解当地人的消费心态,或者中国商业上的惯例,你没有办法。日本企业在中国不用当地人不光是在中国,这是日本企业的惯例。因为日本企业一般是集权性的,也就是说对在国外的子公司,他所给的自主权比较小,什么东西都要由母公司来决定。因此在海外的子公司和母公司的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是让不了解日本国内情况的人来当海外子公司的总裁,就很难和母公司沟通,结果都是大量从日本派人,这样成本又高,效果又小,还有对当地中国员工的晋升,这也是非常不好的。日本在中国培养人材花了很大力气,但干起来以后升不上去就走人,所以留不住人材,更吸引不了人材。所以日本企业不成功,我看很大的原因在这里。
*抄袭模仿吞没了外来厂商*
不过日本企业不大采用中国人参与管理和策划,似乎还存在别的原因。中国和日本虽然都是东方文化,但发展的历史不同,不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差异大,倚赖和执行法律的意识也存在很大差距。在中国调查了100家日本企业的日本拓殖大学教授王曙光指出,日本企业的技术在中国被模仿、抄袭,是日本企业遭遇失败另一个原因。王曙光说:两三年以前在中国一定要合资,但是中国人利用合资来吸取国外的技术、资金,然后搞自己的东西,这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所以现在合资都不行了。生产了很好的东西,拿了很多技术、设备、资金投进去,生产了一年,第二年旁边就出现了一个合资的另一方,他用更大的工场、更便宜、更大规模的生产,这边就完了,欠一屁股债,把工场全都盘出去、撤回来。广岛有一个老头,他这边工场赔了,把所有资金都集中起来到那边搞工场,选择合作夥伴当时是很顺利的,对方国营工场合作非常认真,但是两年以后就不一样了。
记者问:翻脸不认人了?王曙光回答说:出现了一个大工场,比他的大多少倍,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技术,比他的便宜,就是把他的东西都拿过去扩大了。等他发现的时候,产品没有销路了,算了算,多维持一天多赔多少钱,算了,乾脆把门一关,东西全都盘出去,永远退出生意。但是他说,我不恨中国、不恨中国人。通过两年合作,很多中国人工作很热心,但中国人的生意世界,是我们日本人永远不能理解的。
日本人说他们永不能理解中国人的生意观,不过既然如此并且很多人遭遇失败,为什么日本人还是不断去中国,而且越来越多呢?请听下一节报导:大工场里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