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2:42 2025年6月25日 星期三

文物保护的急先锋里查德·莫


1949年,美国国会特许建立了全国文物保护信托基金会。如今,这个基金会的成员已达将近30万。虽然这是一个私人非盈利机构,但是因为得到了国会特许,所以可以得到联邦拨款。

基金会成立后,完成了很多重要工作,挽救了不少珍贵的建筑,也买下了一些历史古迹,包括麦迪逊总统童年时代的居所、路易斯安那一个典型的庄园,还有白宫对面美国早期海军英雄斯蒂芬·迪凯特的故居。

然而,基金会的活动几乎没有年轻人和少数族裔参加。这种情况一直到理查德·莫十五年前接掌基金会主席的职务才出现改观。迈克·安德鲁斯以前是德克萨斯州的美国国会众议员。他说,“理查德·莫改变了基金会的使命。”

迪斯尼公司曾计划在维吉尼亚州古战场一带新建一个迪斯尼游乐场,遭到了安德鲁斯议员和理查德·莫的坚决反对,他们两人就是那会儿认识的。安德鲁斯说,“理查德本人成了文物保护运动最重要的领袖。他发觉,文物保护运动要成功,基金会就不能只保护几栋十九世纪的老房子,而是要变成文物保护的倡导者。”

理查德·莫改变了全国文物保护信托基金会的工作重点,从单纯的保护文物,改为给市中心、小镇、和所有城市重新注入活力。他说,转眼间,各收入阶层的人纷纷加入他们的阵营,基金会变成了一个抵制无序开发的团体。

他说,“我们当然无法阻止他们。但是我们认为,文物保护能够遏制无序开发,因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条出路,那就是,修复旧建筑、鼓励大家回到城市,住进阁楼,住进老区,这就减少了无序开发的必要,同时也给这些社区带来的新的生机。”

理查德·莫还改变了全国文物保护信托基金会的融资机制。如今,基金会凭借私人捐赠和企业支持,已经变成了一个百分之百自筹资金的组织。很多向基金会捐款的人都对他们挽救历史古迹的努力深信不疑。他说,“美国有一种观念,是文化历史的一部分,总觉得新的比旧的好,要推倒旧的重建。这恰恰是我们反对的。”

理查德·莫并非生来就是这样。他在明尼苏达长大,父亲是医生。他当童子军的时候,曾负责送一个叫阿尔伯特·伍尔森的人去教堂,第一次体会到了历史的重要。他回忆说,“我知道阿尔伯特·伍尔森是个重要人物,因为他们告诉我,这非同小可。他是南北战争期间联邦军的最后一位幸存者。”

阿尔伯特·伍尔森1956年去世时,至少106岁。理查德·莫对南北战争的兴趣,不仅让他发表了一本关于联邦军里的明尼苏达志愿者的书,而且也让他投入了保护南北战争古战场,不受商业侵蚀的斗争。

全国文物保护信托基金会每年颁布的“十一处濒危文物”的名单,让无数美国人挽起袖子,投入文物保护的工作。之所以是十一处,而不是十处,是因为基金会的一位前任主席在最后两个文物保护对象之间,难以取舍,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十一处濒危文物。2007年的名单上包括纽约的布鲁克林、历史性滨水区、不拘一格的汽车旅馆,乃至有“美国主街--66号高速公路”沿线闪烁的霓虹灯。有统计显示,1988年濒危文物名单出现后,全国文物保护信托基金会已经挽救了一半以上,让它们免遭摧毁。

理查德·莫和他42年的太太朱莉娅在科罗拉多的落基山脉安了第二个家。他们很喜欢住在这里。“我喜欢这份工作,可是他们告诉我,不能永远赖着不走。我们现在正在集资,需要两年,到时候再说吧。”

理查德·莫今年72岁了。他说,到时候没准会再写本书。可以肯定的是,这本书一定跟美国历史有关。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