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10 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专家:台湾灾后重建需有新思维


专家:台湾灾后重建需有新思维
专家:台湾灾后重建需有新思维
<!-- IMAGE -->

台湾政府日前成立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并计划拨款一千亿台币重建灾区。台湾专家呼吁,重建要讲科学的风水,安置要有新的思维,不要走原地重建,逢雨就逃的老路。

莫拉克台风重创南台湾,多处乡镇遭泥石流破坏侵蚀,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更是惨遭灭村。在风灾两周过后,台湾政府已启动重建。然而,此时有越来越多的台湾科学家呼吁,重建必须考虑全球气候变暖,台湾生态脆弱等一系列问题,希望政府拿出魄力,做出通盘考量,避免小林村悲剧重演。

*气候变暖日益影响台湾*

台湾大学大气系的柳中明教授对美国之音说,气候变化对台湾的影响日益清晰。他说,自1996年贺伯台风影响台湾出现破纪录的降雨以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破纪录的降雨或风灾,从未间断。

台湾大学地理系退休教授张石角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以基隆为例来说明台湾近年降雨强度增加的问题。他说,基隆过去每年降雨量为2300毫米,近年来,降雨量并没有增加,但是下雨天却从253天数变成130多天,降雨的天数少了,强度却增加了。

*八八水灾是天灾还是人祸?*

莫拉克台风袭台造成台湾50年来最严重的灾害,受灾最严重的又莫过于地质环境特殊的南部山区,那里看上去山崖峻峭,风景如画,实际上是地质材料破碎、断层林立,地理环境脆弱。台湾有人认为,八八水灾既是天灾,也是人祸,造成重大灾害的洪水与泥石流跟原住民的过度种植、对山地的过度开发、山林的流失、或跟政府的水利工程有关。

台湾地理学专家张石角认为,山民的种植活动还不至于改变大自然的平衡。他说,贯穿台湾南北的中央山脉、雪山山脉和阿里山山脉这三条主要山脉占台湾总面积约五分之三,2300万台湾人口当中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人都是靠山里的农业和观光业为生。

不过他认为,造成莫拉克台风灾害如此惨烈的更多原因是民众进入了高危地区进行开发。张石角说:“他们的土地利用行为不可能增加降雨量,也不可能增加洪水量,而是这个开发进入了异常天然气候容易造成灾害的地区。”

*灾后重建要依科学“风水”*

张石角教授解释说,大多数山地居民选择背山面水的河谷地区居住;与此同时,近年来台东、台南发展迅速的观光业不断与水争地,河岸上建起越来越多的温泉旅馆、饭店,河道被建筑物堵塞得越来越狭窄。张石角说,人造的钢筋水泥工程平时看起来非常坚固,但在大自然面前不堪一击。八八水灾就是一个例子,大雨造成山崩,堵塞溪流,洪水冲刷河谷,收复失地。

因此,张石角教授呼吁,政府在重建时一定要看风水,地理学就是科学的风水,要为山民找到不与山河争地的安全地方重建。

他说:“要生活就必须要有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就要选择易守难攻的地方,这就是科学,这就是在土地利用方面用科学的方法去找到安全的地方。”

*长远规划解决气候难民问题*

台湾大学大气系教授柳中明认为,在安家重建问题上要想改变原住民的传统文化、习惯是困难的,他们大多希望重回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但是那些地方并不安全,原地重建只能逢雨就逃。

柳中明教授认为,台湾已经发展过度,他建议政府就此问题要有新思维,跟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合作,拿出一个长期的考量和长远的规划。

柳中明说:“如果说要彻底的改变,必须是国家有一个彻底新的想法,要怎么样重整。我们台湾这么小,人口这么多,我们到底是不是要有所谓的‘国外移民’的计划,比如说我们台湾有接近两百万人在中国大陆。”

柳中明教授把莫拉克风灾的灾民称做是气候难民、环境难民。他说,八八水灾跟台湾9.21地震灾民不一样,7.6级的地震可能百年才发生一次,但台湾风灾、水灾不断。柳中明说,目前气候难民的人数还可以控制,政府还可以利用土地资源安置难民,但是,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加大,台湾可能在未来会面临一次次破纪录的自然灾害。柳中明警告政府,不要等到难民人数超过台湾的资源时再做规划。

关键词:台湾,莫拉克风灾,重建,气候变暖,气候难民,环境难民,风水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美国之音专访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军史学家--维克多.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中国是乌克兰战争的最大赢家?美东时间本周六上午9点敬请准时收看《纵深视角》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