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7:07 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台湾担心中国影响台湾舆论 - 2002-01-09


台湾一些政府和媒体从业人士对总部设在香港的TOM.COM公司最近收购台湾包括[商业 周刊]在内的一些媒体公司表示担心,害怕有中国背景的资金进入台湾传媒市场,会 使中国能够影响台湾的公众舆论。由李嘉诚之子控制的香港TOM.COM公司去年5月收 购台湾多家出版社以后,又在去年12月收购了台湾商业周刊出版社以及所属的7家杂 志。[商业周刊]是台湾新闻周刊杂志,对公众舆论影响很大。

到目前为止,TOM.COM在台湾控制了40多家杂志和一万多种书籍的版权。尽管台湾一 些政府官员和媒体竞争者认为这是台湾加入世贸组织的一个间接结果,但是由于李 嘉诚家族同大陆的关系,他们还是担心香港或中国资金进入台湾传媒市场会使大陆 能够影响台湾的公众舆论。台北时报报导说,台湾[新台湾周刊]总编辑高天生认为, 中国一直努力在台湾传媒业投资,但是,中国期望这些投资的政治回报大于经济上 的利益。台湾新闻局副局长李雪津表示,新闻局在研究保护类似新闻、政治以及商 业等方面的出版物的途径。

* 被收购杂志否认有商业以外因素 *

[商业周刊]发行人金维纯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TOM.COM作为香港上市公司,主 要由股民、长江实业以及和记黄浦公司投资,背景很单纯,没有中资介入。该公司 收购[商业周刊]属于商业行为,其它担心没有必要。他说:“我想是没有道理的一 件事情,因为TOM.COM收购台湾的一个公司没有事业和商业以外的企图。这一点是很 清楚的。看它的目的是要在大中华地区发展一个版图,它认为台湾的杂志以及经营 的经验、还有成绩,是它很看重的。它认为在大中华地区发展杂志的类型,比如是 科技资讯类型、青少年类型、商业类型,我们还有妇女类型。它是按照这些类型来 处理的,那么这样一种收购行为被赋予商业和企业发展以外的因素,我认为是莫须 有的猜测。”

美国之音采访的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吕亚力表示,台湾有些人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吕亚力教授认为,TOM. COM的收购行为基本上是商业行为。他说:“台湾是两种不 同的意见。有些人一点都不担心,因为香港李嘉诚他们经营的方式完全是商业曲线 的了,不是说是强调那一种政治的,所以你资金怎么来的跟他的经营方式没有什么 关系,所以有些人完全没有担心。但是有一些人他们对外面,尤其是大陆方面有关 的事情都是有担心的,因为基本的原因是他们很害怕大陆的势力,甚至怀疑势力进 来。我觉得目前的政府里有一批人对这些事情非常担心,主要原因是因为民进党里 有很多的人非常对中资、甚至跟中国有关的任何东西都是有疑虑的。”

台湾东吴大学两岸经贸关系专家石齐平教授认为,TOM. COM公司作为网路公司将来 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丰富自己的内涵。他说:“双方的合作 基本上无疑是双赢的,因为对TOM.COM来讲,可以因此增加丰富的网路内容。而对商 业周刊来讲,除了这次并购可以获得一些实质上的报酬,也能够让它的市场能够扩 展到超出台湾以外的地区。所以基本上这是双方一个很好的合作。”

* 市场决定商业刊物存活 *

[商业周刊]发行人金维纯以及吕亚力教授和石齐平教授都不认为香港资金介入[商业 周刊]和其它台湾传媒公司会改变它们原来的内容,进而像一些人担心的那样,使大 陆能够影响台湾的公众舆论。吕亚力教授分析说,商业周刊是否会继续受台湾读者 欢迎,完全要靠市场来调节。他说:“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不会有什么太大影响, 因为现在台湾媒体的市场取向,假如你媒体不能够适应人民的需要的话,那人民不 会消费这种媒体嘛,人民不会去看嘛。所以它一定不会经营下去。台湾媒体现在各 种言论都有。所以我不认为需要有什么顾忌。” 石齐平教授也认为,假如[商业周刊]改变原来读者喜欢的内容,那它的生存就会出 现问题,因此还是台湾读者最终决定它的内容。他说:“关键是在它本身的内容在 市场上受肯定或被接受。至于你任何一种其它力量在市场上影响到商业周刊,而使 得商业周刊变得不像它以前那样精彩,势必会失去读者的支持和欢迎。因此我相信, 从这个角度理解,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这无利可图,也会伤害到双方 投资或者是合作者最初的获利动机。”

吕亚力和石齐平教授都认为,台湾当局可能会尽力限制中资进入台湾传媒市场,但 是这种限制会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在台湾继大陆之后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这种限制 外资的规定与世贸组织规定会相违背。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美国之音专访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军史学家--维克多.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中国是乌克兰战争的最大赢家?美东时间本周六上午9点敬请准时收看《纵深视角》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