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3:00 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美专家分析中国经济过去现在与未来(1) - 2003-06-05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全球发射出巨大的幅射力,甚至影响到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对亚洲、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和因应这一变化?中国将往何处发展?记者就这些重大问题访问了两名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一位是写过几十本中国问题专著的哈佛大学资深教授谭若斯(Ross Terrill),另一位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72年访华的美方翻译,后来担任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的傅立民(Chas Freeman)。从今天起开始介绍他们的观点。下面是报道的第一部份“重返辉煌”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今日的崛起与当年英国、日本、德国的崛起不同,不是世界增添了一个新的暴发户,而是一个伟大文明再现辉煌的历史新篇章。

*中国曾是世界经济重心*

长期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美国资深外交官傅立民指出,许多人认为,中国在最近崛起之前一直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国家。但他们并不知道,中国经济在历史上的大部份时期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这种地位直到1850年才开始衰落。

傅立民说:“亚洲大陆面对太平洋的沿岸地区,从东北到南部,直到1820年,这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还占全球经济的58%。这里曾经是世界经济的重心所在。这也是我们美国人的先辈们在美国独立的年代对中国市场规模之大赞叹不已的原因。一直到1850年,中国的地位才由英国取代。世道沧桑,东亚地区陷入长期动荡、战乱。到1940年,从日本到印度的这一弧形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只剩下19%了。”

曾经担任多年美国驻外大使的傅立民表示,今天经济学家们预测,到2020年或者2025年,中国和东亚这块儿弧形地区里的其它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将回升到57%,它们将重新发挥主导作用。

*三十年变化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中国的变化只是在最近的三十年发生的。傅立民和哈佛大学教授谭若斯这些研究中国数十年的专家学者对这一变化感触极为深刻。谭若斯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回忆起他在1964年初次踏上中国土地时候的情景。谭若斯说:“那时中国几乎没有外国人,全国只有500位外国人。更没有外国银行,没有外国学生,也没有常驻中国的美国记者。全国只有一条外国航线,是通往苏联的。六四年,我在那儿的时候正是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之后,中国没有报道这个消息,在公共汽车站到处贴的是打倒肯尼迪的漫画。与外界非常隔绝。如今四十年过去了,中国与世界融为一体,这确实值得赞扬。”

在1972年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担任美方首席译员的傅立民认为,过去三十多年出现的变化真是一个奇迹,当时的中国和今日的中国一点都不像。傅立民说:“1971年和72年,中国是一个独裁社会。人人都穿蓝色的衣服,不讲真话,没有书读,只有当官的才能看到电视,播放的是阿尔巴尼亚的黑白电影。中国社会当时很愤怒,很孤立,人们的创造性和人的性格都受到很大的压抑。”

傅立民接着指出,今日的中国变化太大了:“我们就算是充份了解过去三十年变化的规模和深度,却依然很难想象这种变化再持续三十年中国会是怎样的情形。”他说,过去25年中,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幅度接近10%。今年第一季度又增长了9.9%。尽管出现了世界经济低迷和萨斯病,中国估计依然可以达到7%的增长幅度。这种稳定增长的势头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今后发展不容乐观*

谭若斯教授虽然对于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改革成就表示赞扬,但他并不认为,这样的发展速度能够再持续三十年:“以农业为例,头10到12年是最容易的。只需要取消控制,解除集体生活,家庭农业就会发展起来,农民可以种自己想种的作物,市场也会自动形成。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最容易的部份。80年代是中国农业最好的年代。从90年代到现在,发展重点转移到城市,农业发展缓慢下来。中国无法永远保持那些最佳的发展阶段。既使目前的城市发展,现在也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阶段,即经济发展和政治难以相容的阶段。”

谭若斯认为,如果政治制度不改革,中国的经济增长就无法继续下去。所以现在谈论中国经济再持续高速增长三十年情形会如何如何,还缺少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中国的政治改革能够顺利完成。如果不成,经济持续增长就成了纸上谈兵。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美国之音专访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军史学家--维克多.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中国是乌克兰战争的最大赢家?美东时间本周六上午9点敬请准时收看《纵深视角》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