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21 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中国银行业改革关键一年(1)


2005年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关键的一年。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都积极引进外资战略投资人,建设银行还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率先奔赴香港上市。为迎接2006年年底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中国国有银行无疑正在加快改革的步伐。下面是记者蔚然关于银行改革的年终报道第一部份,“引进战略投资人,奔赴海外上市”。

*建行拉开国有银行海外上市帷幕*

2005年10月23号,中国建设银行以每股2.35港元的发行价在香港上市,筹集80多亿美元,拉开了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的帷幕。与此同时,中国银行继续引进外国战略投资人,中国工商银行也完成了股份改革,恰好体现了中国银行改革步伐的三大步骤。

随着建行的香港上市,中国政府自2003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副教授、前世界银行驻北京办事处高级官员鲍泰利对过去一年中国银行界的改革步伐表示了充份的肯定。

他说:“几年前,这一切都还没有眉目。过去12 月里发生的这些情况,确实是十分重大的进展,对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和中国提高银行治理标准来说,具有潜在的巨大好处。”

*外国战略投资人扮演重要角色*

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的过程中,外国战略投资人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第五大商业银行交通银行6月赴港上市前,汇丰银行入股19.9%;中国交通银行上市前,美洲银行和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公司也分别买进建行9%和5.1%的股份;此外,淡马锡还入股中国银行10%的股权,苏格兰皇家银行牵头的投资集团也买入中行10%的股份;最近,中国工商银行又引入高盛集团投资基金、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做为战略投资人,占10%的股份。

最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光是为中行、建行和工行冲销坏帐,就注资了600亿美元,而且中国民间也不是没有资金。既然如此,为什么一定要引进这些战略投资人呢?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副秘书长刘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改善资本金状态只是引进战略投资人的一个次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按公司治理从表面看,中国公司比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公司都不差,可能还更全面,因为我们吸收了欧美各方面的先进经验,不仅有董事会,还有监事会,但是说还是那些人,还是那套做法,建立一些制度,书面上都很完善,但是还是原来那套东西,那批人,做着做着又做回去了。通过引进战略投资人在这方面可以获得的东西比较多一点。”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副教授鲍泰利补充说,引进战略投资人给中国国有银行海外上市增强了信心,还能向它们提供经营方面的经验:“美洲银行同意向建行派出50名非常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帮助建行改善个人银行业务。美洲银行是世界上做个人银行业务最成功的银行之一,而发展个人银行业务也恰恰是建行的发展目标,所以二者的利益刚好吻合。”

*学者驳“银行资产贱卖论”*

交行和建行上市后,股票表现良好。这种情况引起了中国国内所谓的“银行资产被贱卖”的争论。持“贱卖论”观点的人批评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被象“温州鞋一样”贱卖了。对于这种评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副教授鲍泰利认为,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些人是事后诸葛亮。当时的决策人在定价的时候,面临着很多未知数和风险。如果美洲银行当时没有入股建设银行的话,建行 在香港的上市恐怕还不会那么成功呢。”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徐滇庆教授也认为,所谓的贱卖论丝毫没有道理,因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近年来根本赚不到钱,是赔钱的买卖:“那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这几年的利润率是多少,它们的资产都在5000个亿以上,每年净利润也不过就是300个亿,非常非常低,而这300到400个亿又全部拿出来冲销历史上的不良贷款,也就是国家最近几年之内没有从这些银行得到过一分钱,得不到钱那价格就应该是零,而且现在每家还有几千个亿的不良贷款,那是债务呀,那是负债,如果你成为所有者,拥有10%的股份,你也就同时拥有10%的债务,将来你也有责任去补这个洞的。”

既然赚不到钱,外资银行为什么还要争先恐后地入股中国国有银行,帮助这些银行上市呢?我们明天为您继续分析介绍。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美国之音专访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军史学家--维克多.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中国是乌克兰战争的最大赢家?美东时间本周六上午9点敬请准时收看《纵深视角》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