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9:07 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美国媒体评中国(2011年3月17日)


以下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华盛顿邮报*

华盛顿邮报3月16日发表该报专栏撰稿人乔治·威尔的文章,题目是“美国的海军和中国的崛起”。文章说,“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学者们大概十分赞同最近在130英里之外另一所军队学院有人讲的课。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西点军校对美国陆军未来的将领发表讲话说,‘将来任何一位建议总统派遣大批陆军进入亚洲或中东或非洲的国防部长都应当找人检查一下他是否有精神病,就像迈克阿瑟将军委婉指出的那样。’”

威尔的文章说,“在拥有127年历史的海军战争学院,教学人员从1887年就开始进行战争沙盘操演。他们都是专业的忧国者,如今他们尤其担忧亚洲,也就是中国。该学院的海军信条、采购和部署让人会推理美国的地缘政治意图。学院的教学人员指出,在利比亚陷入混乱的时候,中国派遣了一艘护卫舰通过苏伊士运河,以接应在那里陷入困境的中国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头一次调遣高档的战舰来参与可能的撤退国民的行动。”

威尔的文章说,“从这些支离破碎的证据出发,海军战争学院的学者们试图解开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谜,而这个谜又牵涉跨越几十年的设计和建造战舰的过程。这个谜就是,美国海军究竟应当如何组织,以便应对未来世界,而中国的海上能力和意图在其中并不清楚?”

威尔的文章说,“这些学者们指出,美国并不总是能很好地预测其未来敌手。......但是,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之前的22年,美国的战争沙盘演习成功地预测了跟日本打仗的性质,从两栖进攻到夺取外岛为基地,到浮动码头都预测到了。”

威尔的文章说,“中国也研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据海军战争学院的一些学者说,中国得出的结论是,日本的经验应当作为中国进行规划的参考。日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是受到海上和空中封锁,外加陆地进攻威胁。该学院的一位人士指出,控制了吕宋海峡,即菲律宾和台湾之间的咽喉海域,美国就胜利在望了。”

威尔的文章说,“中国没有设在外国的基地,但中国的海上需要很多。中国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进口石油、矿产。中国的经济活力是以出口为基础的。中国国内的若干庞大产业,如石油提炼、海洋运输和造船等等,都完全依赖全球交通运输畅通。”

威尔的文章说,“全球海上秩序是建立在一些条约网络基础上的,而条约是由美国海军执行的。今天,中国只是搭免费车。中国的护卫舰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利比亚不再声称拥有控制权的锡德拉湾,而利比亚之所以不再如此声称,是因为罗纳德·里根总统在1981年强烈坚持锡德拉湾是国际水域。”

威尔的文章说,“不管中国海军如何演变,一些深思熟虑的人还是会感到惊讶。他们在该学院做的是学术,而不是情报。他们阅读大量的中国军事问题出版物。这些学者对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意见不一,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在今后三十年到五十年,是否将一心一意追求经济增长,通过全球化带来的原材料、商品和服务的通畅流动获得繁荣,同时满足于让美国来承担全球海上执法的负担?”

威尔的文章说,“假如中国纯粹是出于经济计算,上述问题的答案将是肯定的。但是,不同的国家通常有更深的和更强烈的动机。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趾高气扬,又有长远的受屈辱的记忆,就更是这样。”

威尔的文章最后说,“俄罗斯依然在海上有携带弹道导弹的潜艇。但是,那些潜艇就跟俄罗斯恢复冷战时期的空中巡逻一样,恐怕主要是渴望得到世界尊敬的俄罗斯领导人用来满足他们自己的心理需要的。中国海军的目的更有趣,而且也有可能更不祥。”

本篇英文全文网址: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americas_navy_and_the_rise_of_china/2011/03/16/ABx8d6g_story.html?wprss=rss_homepage

以上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美国之音专访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军史学家--维克多.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中国是乌克兰战争的最大赢家?美东时间本周六上午9点敬请准时收看《纵深视角》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