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8:27 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美国媒体评中国(2011年3月15日)


以下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3月14日发表巴纳德学院亚洲和中东文化学副教授杨国斌的文章,题目是“中国的渐进革命。”文章说,“在埃及抗议者把穆巴拉克总统赶下台一个星期之后,中国境外的一些网站出现匿名号召,要求在中国来一场类似的革命。那些不透露姓名的活动人士要人们每个星期在中国13个城市的一些指定地点聚会。”

杨国斌的文章说,“中国政府做出了迅速的反应,把一些著名的异议人士抓起来,在有关城市布置了大量的警察。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日,在那些指定地点的警察把人们赶走,并拘留了拒绝走开的人。外国记者也被粗暴对待。”

杨国斌的文章说,“中国的‘茉莉花革命’到目前为止就是这样。虽然突然的剧烈变动不大可能在中国出现,但人们对此也不必绝望。中国多年来一直在变化,但变化形式要比大多数外界的人们所看到要更微妙。”

杨国斌的文章说,“在中国政府1989年镇压了天安门广场的示威者之后,人们普遍认为北京已经把任何有意义的异议彻底打压下去了。但是,自那时以来,抗议活动变得更加普遍,抗议话题从工资到土地污染,到水坝建设和动物权利无所不包。抗议活动涉及工人、村民、外地人、环保人士,以及公益律师。”

杨国斌的文章说,“互联网上的抗议也日益普通起来。这些网上抗议大都是改良主义,而不是要闹革命的。它们通常是地方性的,针对的是腐败的政府官员,以及中国公民所受到的具体的不公待遇。参加不同的抗议活动的人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因为政府禁止结成广泛的联盟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运动。”

杨国斌的文章说,“由于这些政治限制,抗议者所表达的都是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不是要求全面的变革。中国社会的多元性意味着中国人有时候会有相互冲突的利益,使他们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反对派意识形态。换句话说,中国政府可以容忍某种程度的地方动荡,只要是它知道有关的抗议活动可以控制,不会扩散。”

杨国斌的文章说,“利用互联网来迅速组织人们进行非正式的‘散步’而不是正式的抗议,也是中国当今更广阔的民众抗议趋势的一部分。抗议活动人士利用这种活动而不是直接的对抗来挑战当局,让当局难堪或羞耻。”

杨国斌的文章说,“这种抗议活动是有效的。在加紧控制的同时,政府也采取措施,缓解公众的担忧。为了表现他了解迫切的社会问题,中国总理温家宝过去两年三次上网跟中国网民交谈。中国也不断推出新的法律和政策以应对社会活动人士所提出的问题。例如,在毒奶粉丑闻发生不到一年之后,中国推出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杨国斌的文章说,“然而,政府不是解决不稳定的根源,而是过于经常地提出短期的、表面文章的解决办法。这种做法更有可能是治标不治本,把问题掩盖起来。例如,到目前为止,食品安全法的推出并没有解决中国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杨国斌的文章说,“更有甚者,北京投入巨大的精力和人力物力用于维持控制。中国政府在2011年用于国内治安的资金额高于军费额。这就意味着中国没有多少努力致力于真正的改革。”

杨国斌的文章最后说,“这些趋势假如持续下去的话,总有一种可能性,这就是现实和人民的期望之间反差过大,导致出现更激进和更有组织的抗议活动。但是,鉴于中国政府和公共抗议活动人士之间的复杂的互动关系,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不会发生。”

本篇英文全文网址:
http://www.nytimes.com/2011/03/14/opinion/14Yang.html

以上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八年指明244个方向,习近平如何成为政治超人?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4:25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3/19【时事大家谈】民主峰会首尔登场 美中互批不民主?习普若终身掌权 对中俄和世界意味着什么?嘉宾:美国艾德菲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政治学教授王维正;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主任、政治学教授金珍镐;“自由中国运动”发起人邱家军 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