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8:35 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媒体观察:网络词汇进“雅堂”,“习大大”上了人民网


2014年9月,(从左至右)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兹别克总统卡里莫夫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合影
2014年9月,(从左至右)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兹别克总统卡里莫夫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合影

九月中旬,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到中亚南亚等国访问九天。第一站来到塔吉克斯坦。一些中国记者随同采访,有些采访内容用“手记”方式登上了人民网。在这些手记中,习近平的坊间尊称“习大大”和一些俏皮时髦的网络用语首次登上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的网络版(首页要闻)。

这几篇手记(到9月14号发了三篇)署名是人民日报记者“杜小杜”。该名字显然是一个小组的代言人。杜小杜在首篇手记中说:“学习小组”将会独家更新习大大出访行程,与组员们一道跟进一位大国领导人的出访细节。“新闻中的领导人聊的都是天下大事,学习小组希望分享一段不一样的视角、一些生动的故事。”

几篇手记谈到了一些“花边”:在飞往杜尚别的专机上,习近平再度被问到他在北师大谈“去中国化”的问题,习近平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习近平9月9日在北师大就“去中国化”问题发表看法后,北京有关方面表示,将把小学课本诗词从八首增加到22首。上海解放日报10日在其官方微博发表文章含蓄反驳这种做法: “一夜间增‘诗’十几,于传统又有何益?真正懂一点‘传统’的人,不会不知道‘揠苗助长’意味着什么,‘过犹不及’又意味着什么。传统不需要粗糙的致敬,教育更不可对规律漠然。循序渐进,敦厚温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别忘了,这才是传统。”

人民网有网友加入论战,但是,解放日报微博之上网了一天就“挂”了。可见,在今天的中国,谁也抵挡不住“习大大”的威力和魅力。

杜小杜这几篇手记谈到了习近平对荷兰、德国、蒙古、等地的访问,其中,少数几个地方用了习近平或习主席,大多地方用的是“习大大”或“大大”。这些网络或民间俗、尊称,首次登上人民网这个“大雅之堂”。

所谓“大大”是一种北方方言,主要在陕西山西黄土高原上流行,意思是“爸爸”或叔叔、伯伯等长辈,也有称呼祖辈老人的。在山西一些地方,孩子们称呼父亲是“大”。

自从中共18大后习近平主政中国以来,一些支持者或网上粉丝开始称呼其习大大。如今,人民日报记者也成了习大大的想当然粉丝,并光明正大理所当然地让习大大这种称呼登上了人民网。

在杜小杜的手记中,有一个地方连续出现了三个大:“大大大手笔开启了一场‘点穴外交’,‘邻居家办喜事,我当然要来道贺’,你们仔细体会吧,这句话多有外交智慧,真是叹服啊! ”

在陕北插队多年的习近平,看来对习大大这个称呼感到习惯和欣然。他9月9日到北师大参观访问,有一位来自遵义的老师问习近平:“总书记,我叫您‘习大大’可以吗?”在大家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习近平爽快用英语回答:“YES!”

*随习大大登上人民网的还有网络俏皮语言*

不知何时开始,有网民开始用“滴”代替了“的”。(好像是从中国抗日电影中的日本军人总是这样说蹩脚中文:“你滴,死啦死啦滴有!”那里借鉴过来的)在杜小杜的手记中,也有两次出现了“滴”。都是在“跟习大大去出访(三):到总统家吃晚饭出现的。第一次:“对塔吉克斯坦的国事访问,确切的说是从12号晚上开始滴。”第二次:“(插播一下,著名的球星范德萨,就是在这偶遇滴)。

不知网络语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还是倒退?

VOA卫视(直播)

请稍等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新闻自由每况愈下,中国成全球最大记者监狱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9:36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纵深视角》专访:中国命运三部曲:一朝崩溃、长期停滞、还是逐渐转型?美国之音最新推出《纵深视角》节目,专访中国独立作家王力雄。美东时间6月10日上午9点播出,敬请准时收看。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