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4:40 2024年5月13日 星期一

飓风“难民”还是“疏散者”?


今次飓风卡特里娜吹袭过后初期,美国新闻媒体在报导灾民境况时各自发挥,一些用上了英文 Refugees --“难民”,而另一些则用另外一个字眼 Evacuees -- “疏散者”。美国政界认为“难民”有贬意,国会议员纷纷公开发表意见,呼吁传媒不要称来自灾区的人为难民。

*民权领袖与布什呼吁停叫难民*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杰西.杰克逊上星期在德州探望灾民后对记者说:“我想要你们分清楚,因为我要挑战传媒用语,究竟描述难民还是公民。请所有各位不要再称他们为难民 !”

杰克逊的要求在美国新闻界内部引起热烈讨论。有些公营传播机构举办讲座,寻求共识。美国总统布什在这个星期会见了一些志愿组织和慈善机构的负责人后,也表态说:“让我告诉你们我和在座各位持什么看法。我们所说的那些人并不是难民。他们是美国人,他们需要自己同胞的帮助、关怀和同情。”

*记者参与讨论争议、引经据典 *

布什公开表态后,华盛顿邮报、迈阿密先驱报和波士顿环球报等报纸已禁止记者报导时使用“难民”这个字眼。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言人在回答外界查询时亦表示,“疏散人士”是较为恰当的用语。不过纽约时报和美联社则表示,不会做出硬性规定。

在讨论的过程中,一些坚持避免使用“难民”一词的新闻从业员及政界人士引经据典,说根据一九五一年签订的联合国难民公约,凡是跨越国界、逃避暴力及迫害的,才可算是难民。这次飓风灾民没有到第三国,算不上是真正的难民。

*语言学家指用字要政治正确*

那么,“难民”一字为何会在新闻媒体及政界引起这般大的反应呢?使用语言在美国是否要特别小心呢?总部设在首都华盛顿的美国应用语言学中心的社会语言应用分部总干事卡路莲.阿格尔表示,今次事件反映了在美国用词要尽量小心,要保持“政治正确”。

她说: “就是这样的情况。今次事件看来反映出有人要保持政治正确。一些棘手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再次反映出来,其中包括种族及社会阶级等问题。谈到这些议题就需要保持政治正确。当容易触动别人的神经的时候,用词就要特别小心。”

阿格尔表示,在广义应用语言中,不一定要跨越国界、寻求第三国收留的,才可用上难民这个词。这次美国政界与新闻界的反应,其实是反映了他们目前难以承受飓风带来的破坏力。

*詹森:美国传媒附和美国人傲慢世界观*

专门研究美国传媒的美国德州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罗拔.詹森赞同上述观点。他指出,美国大部份传媒在这次事件上的执著,反映了美国人的傲慢世界观。

詹森说:“我想这是美国人的傲慢和自以为是。他们时常觉得他们并不是世界的一部份,而是另外一个独特的地方。所以,如果难民一词是用来形容在世界上生活在极度危险、苦难中的人的话,那么这词便不适合我们美国了,因为我们是特别的,我们是与众不同的。”

詹森还表示,美国传媒附和这种世界观,不能接受“难民”一词约定俗成的用法,其后果只有一个,就是美国传媒在海外受众中的信誉更不断下跌,形成一个循环恶果。

他说:“我想将来我们在看待其他国家的时候会经常再有问题出现;除非我们改变既有态度,否则海外其他国家的人民会继续认为我们是傲慢的。”

*米高:只是一场误会*

不过,总部设于首都华盛顿的政治与新闻学研究中心的行政总裁特里.米高却认为,虽然无可否认美国人一时间难以接受“难民”会在美国出现,但美国传媒这次在用词方面只是跟从国内普遍约定俗成的做法,没有甚么特别的政治含意,更谈不上要附和政府。

米高说:“或许这里会有双重标准,但我想这只是语言本身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意而已。”

米高解释说,美国长久以来都没有用过“难民”来形容国内民众;同样,用这个词来形容非洲、亚洲等地天灾或受迫害的人,也只是习惯而已,绝非要贬低第三世界的民众。

他赞同美国应用语言学中心的社会语言应用分部总干事阿格尔的观点,言词确实是有特定的含意、特定的用途。他以英文peasant一字为例,说在美国使用形容农夫是有贬意的,一般传媒也较少使用。米高总结,这次风灾用词事件只是一场误会而已。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5/13【时事大家谈】征税百分之百,美国剑指中国“新质生产力”?中菲对峙升级,南中国海紧张局势超过台海?嘉宾:台湾“中华亚太菁英交流协会”王智盛博士、台湾金门大学国际暨大陆事务学系副教授卢政锋博士;主持人:许波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