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通”,究竟是“通”,还是“不通”?台湾官员对呼吁尽早“三通”的台湾商人解释说,“三通”虽然无可避免,但是不可能说通就通。在本星期早些时候的一次座谈会上,在中国大陆做生意的台商希望当局推动“三通”,而政府方面也解释了官方的立场和难处。
在商言商。一百多名大陆各地台商协会的领袖,本星期早些时候在南部城市高雄和负责大陆政策与经济事务的政府官员举行了座谈会。台商们关起门来,向官方代表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开放“三通”是商人们的普遍呼吁。
台湾行政院陆委会副主委陈明通回应台商提议时,则谈起了政治问题。他说,两岸关系是“动态和复杂”的,大陆方面的很多政策都是在对台统战考量范围内进行。陈明通说,如果是通过既有的“海基会”正式渠道进行接触,中国大陆坚持要台湾承认“一个中国”的前提,把台湾“矮化”为地方政府,这是台湾官方所不能接受的。
*大陆民间官方其实不分*
至于北京提出的“民间对民间”的谈判模式,陈明通表示,由于双方的政治体制不同,台湾在民间谈判中也容易陷入不利地位:“在大陆方面,我们都知道,它是一个‘全权主义’或者一个‘后全权主义’的国家。它的政治体系里,只有国家机器跟个人,所谓的民间社会并不存在,这个经验我们过去也有。我们过去在‘威权统治’时候,民间社会虽然有一些,但是也被政府高度控制,那么大陆比‘威权主义’还厉害,是‘全权主义’TOTALITARIAN REGIME。这个制度下,大家可以看到,他们往往都是官方人员,一套人马,两块招牌,假借民间的名义,事实上是官方人员和你谈。可是我们呢,民间社会就是真正的民间社会,政府就是政府,这两个之间,既竞争又合作。”
陈明通还说,台湾已经法治化,政府如果委托民间机构和大陆方面进行谈判,还需要修改必要的法律框架。陆委会已经向立法院承诺在今年11月底以前完成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工作。
*国亲两党指责政府拖延手法*
两岸实际上已经有密切的经贸和通讯往来,最迫切也是最敏感的“三通”问题,是两岸的直接通航,包括空运和海运。目前,台湾岛内“两岸三通”的呼声高涨,直冲云霄。商界大亨、在野的国亲两党都大力主张开放直航,而前总统李登辉和一些独派人士则反对在“三通”问题上“冒进”。陈水扁政府则主张“三通”无可避免,但是必须有效管理、稳步进行。
批评人士认为,当局是在搞拖延战术。国民党立法委员、前外交部长章孝严就批评民进党政府的“三通”,其实是“不通、不通、不通。”不过,陆委会副主委陈明通则用自己的名字发挥说,扁政府很重视“三通”问题:“三通绝对是扁政府一个很重要的策略。我常常用我自己的名字来开玩笑说,阿扁总统明明白白要三通。”
*谢长廷盼两岸直航给高雄带来商机*
除了政治因素,这位负责大陆政策事务的官员也在高雄的大陆台商座谈会上,谈到了“三通”可能给台湾带来的经济冲击。他说,政府和只需要考虑个体利益的民间企业不同,还必须“全面关照”台湾的整体利益。他说,政府方面评估过,如果两岸直航后,到大陆去消费的台湾人会激增:“以后的周末啊,男的女的,飞机一搭,到上海、到北京去消费。在传统产业到大陆去投资,高科技产业又到大陆去以后,台湾服务业这块是不是也可能转向到大陆去?‘三通’以后,我们民间的这些服务业,不管是娱乐业,不管是生活消耗品的,是不是可能也整个搬过去了?”
但是支持尽快三通的人士则说,如果不和大陆“三通”,台湾将失去商机和国际竞争力。连民进党现任主席、高雄市长谢长廷都盼望两岸直航能给有台湾“港都”之称的高雄带来滚滚商机。
两岸“三通”,究竟是“通”,还是“不通”,如果要“通”,又是何时来“通”?如何来“通”,这其中包含了错综复杂的各种政治和经济问题,甚至还牵涉到台湾内部的国家认同危机。面对各种现实和舆论压力,如何在“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动听口号下,处理迫切而又棘手的“三通”问题,是陈水扁政府“无可避免”的大难题。台湾朝野各界有关“三通”的攻防战,也将拉锯式的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