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13 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美国会听证中国计划生育情况 - 2002-09-25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本星期召集听证会,请专家学者和刚刚到中国考察的非政府组织代表介绍中国在妇女权利和计划生育方面的最新情况。与会作证的人基本上持两种观点。一部份人坚持认为中国继续存在以计划生育为名侵犯妇女基本权利的问题。另一部份专家强调应该看到中国在控制人口爆炸方面的成就,不应一味抨击中国的人口政策而不支持中国解决面临的困难。

*中国当局侵权现像*

出席这次听证会作证的是五位专家。他们是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的研究员文克勒、联合国人口基金的信息和公关部门的负责人斯克鲁格斯、2002年前往中国实地调查人口控制情况的调查员克利克女士、加州大学的人类学家格林哈尔格女士,还有美国人口统计局的专家爱尔德。

这五位专家基本上持两派意见。爱尔德和文克勒在作证时主要强调中国当局在强迫超生孕妇堕胎方面仍然存在侵犯人权、侵犯妇女基本权利的现像。这两位专家列举他们听到的侵权事例,并请求美国行政当局、美国国会和联合国有关机构继续对中国计划生育当局施加压力,敦促中国杜绝强迫堕胎的行为,并确实保障地方干部不再利用职权剥夺当事人的基本决定权,归还已经无理剥夺的各种权利,并进行补偿。

*大多妇女只生一胎*

而另外�名到场作证的专家则指出,过去美国过于强调中方强迫堕胎的过程中出现的人权问题,而忽略了北京当局在教育全国人口自觉控制生育、控制人口膨胀方面做出的成就。这后三位专家强调,他们在中国的独立调查中看到,决大多数中国人是在自觉的遵守一胎化政策,决大多数人对那些故意违反政策超生的夫妇持不赞成的态度。其中刚刚到中国三个不同省份的五个县进行实地考察的克利克女士说,美国专家的访问经常是不经事先宣布的,而且我们想到哪个县的哪个村,都是自己决定的。当地完全没有准备。在那些跟我本人亲自交谈的中国妇女中,决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只生一个孩子,因为国家的资源太少,人口太多。而且决大多数人都认为养两个孩子的经济负担太大,作为家长,养两个孩子精力也不够,不能带好孩子。多数中国妇女认为应该晚婚,不应该早育,因为这对个人事业和国家都有好处�? *强迫堕胎大幅度减少*

克利克女士还指出,虽然联合国人口基金在中国资助计划生育,但是跟中国当局提供的资金相比,联合国的资金太少。很显然,北京请联合国参加计划生育工作的目的主要不是得到联合国的基金,而是让联合国对外界说明,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加州大学的人类学家格林哈尔格女士说,自八十年代中国当局开始推行有争议的一胎化政策以来,美国的一些组织推动了一场抨击中国在计划生育方面践踏人权的运动。虽然在开始时这种抨击有利于遏制对人权的侵犯,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方面强迫堕胎的现像从1993年以来已经大幅度减少。中国计划生育当局已经把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从全力控制人口增加转移到加强对妇女的健康保健的工作方面。由于过去美国政府是以反对强迫堕胎为基点的,因此这种基本立场使美国政府看不到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变化和新的需要,不利于两国在帮助中国计划生育方面的工作的开展。格林哈尔格女士建议,美国政府根据中国的形势变化调整自己的政策,更好的反应两国的关系和利益。

*西方批评导致改善*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的研究员文克勒不同意格林哈尔格女士的观点。文克勒认为,正是西方国家的批评导致北京当局改进了它过去的政策。他说,我就这个问题写过一篇40页长的论文。我认为,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负面批评,正是中国逐步改变强制堕胎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我也承认,外界的建设性的帮助和劝说也是非常有效的。比如,联合国人口基金在减少中国的强迫性堕胎方面所作的贡献超过所有其他机构。这个人口基金的做法是,主动帮助中国改善避孕技术,减少未经允许的怀孕。另外,来自外界的妇女保健技术和妇女权利观念也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很大的影响。比如美国的福特基金会和人口理事会对帮助中国发动人口控制改革都有很大的贡献。

*哪种计划最可行?*

文克勒认为,就现阶段来讲,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的最大挑战并不是应该怎样作的问题,而是哪种做法最可行的问题。这种可行性对人口学家、对中国领导人和对经济学家有不同的含义。对人口学家来说,首要任务是防止出生率再次上升。对经济学家来说,首要任务是计划生育不应对发展带来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地方上必须在经济上能够负担的起计划生育的措施,而对中国的领导人来说,人口控制措施不应带来社会动乱,最好能提高政府在公众当中的威信。文克勒认为,外界在帮助中国控制人口的时候,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被制裁的鲁比奥出任国务卿,中国如何解套?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4:43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