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卫生署五月六号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感染萨斯病例为九人,这是连续第三天感染人数控制在个位数字之内。并没有再度出现三月份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爆发医护人员大规模感染的情况。当时百分之九十受感染的医护人员已经康复。从这些医生和他们家属的口中得知,这个疾病带给人们最大的信息,就是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以免疾病上身。大难临身要有面对的勇气和毅力来战胜病魔。
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于三月上旬接受了来自广东的萨斯病人,安置在8A病房。由于当时医院的医护人员对萨斯病毒不怎么了解,因此导致8A病房的一百多位医护人员感染了萨斯病。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副教授郑彦铭在三月上旬巡视病房的时候,就感染了萨斯病。因为病人就安置在他的病人病床旁边。
郑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的时候指出,三月八号开始发病,出现发高烧,发冷以及肌肉酸痛的现象。开始并不清楚是否感染萨斯病。
*得到很多人关心*
三月十八号到医院诊治发现肺部有阴影。然后入院隔离治疗,开始接受RIBAVIRIN和类固醇的综合治疗法。病情好转很快。到了三月二十九号就康复出院。出院之后在家疗养了一个星期。发现体重减轻了五磅,大腿肌肉有萎缩现象。郑教授就努力作运动来恢复体力。郑教授在住院期间获得了家人和社会上许多人的关怀和精神上的支持,使得他能够更有信心战胜病魔。他收到了许多关怀和鼓励的生日卡。
郑教授说:“各人都说郑医生,希望你尽快康复出来看我们。我们都很需要你。这个鼓励再加上我的家人,以及前线医护人员的照顾,促使我斗志昂扬。一定要克服这个疫症重回医院工作。”
郑教授目前已经重新返回医院从事教学和门诊工作了。他告诉记者说,他对萨斯病人的家属和一般香港市民最大的建议,就是要做好个人卫生工作以减少感染萨斯病的机会:“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听卫生署和医生的话做足预防措施。尤其是洗手和带口罩。这样的话应该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治疗方法没有一定之规*
至于如何有效的治疗萨斯病,郑教授认为每一种疗法都有它的用处。但是未必适用在所有的病人身上:“医生最重要的不要一刀切,就认定某一种疗法比另外一种要好。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对症下药。”
他分析说许多病人对RIBAVIRAN和类固醇有好的反应。但是如果病人没有反应的话就可能要采用血清、免疫球蛋白等其他的方法来医治这个病。郑医生说:“我认为概括的来说其实好多种疗法是相辅相成的。不过现在我们对这个病毒的认识不够。大家仍然在摸索的阶段。所以不应该排除其他疗法的效果。包括中西和壁的疗法。”
与郑教授同一时期在8A 病房感染萨斯病的威尔斯亲王医院的心脏科医生邬扬正由于待在病房的时间较长以及接触的病毒较多,病情较为严重,在用药方面加重了类固醇的药量。所以目前虽然已经出院,仍然在家中康复中。邬扬正医生的父亲是担任港区中国人大代表、本身是内科医生的邬维庸。
邬维庸在接受记者访问的时候表示,他接到他儿子感染萨斯病的消息,正是三月上旬在北京出席中国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时候。他非常的忧心:“当然是很忧心了。尤其是他感染的比较重。病情比较重。可是我更担心的是萨斯病究竟是怎样的传染病。对人类的打击有多大。”
*心理状态很重要*
他指出病来了已经没有办法了。你怨也怨不到那里去。最重要的是心理状态。对这个好似外来的打击怎么样处理,他最关心。因为只要心理状态好,有奋斗的勇气,有面对的勇气什么都可以恢复:“我每天跟他通电话,鼓励他。他是一个基督徒。所以有信仰。有信仰的话,他的心里状态就比较好。最重要在精神上不要被病毒打败,因为病毒一般来说,自己顶得住的话病毒自己会死的。”
邬扬正医生在父亲和亲友鼓励以及医院的有效治疗下,已经走上康复之路。所以生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对病人的康复都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