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26 2024年12月14日 星期六

中国就业压力大挥之不去不易解决


中国总理温家宝去年曾表示,要把再就业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日前出台的十一五规划把扩大就业提高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再次显示了温家宝政府的决心。但是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就业工程任重道远,是一个在短期内无法轻易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20年后,面临种种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积压下来的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政府日前出台的“十一五”规划提出,纠正单纯追求GDP 增长的发展观念,这显示了中国已经发展到政府不得不调整国家发展战略,拿出办法来解决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和城乡差距等问题的时期。

中国官方新华网展开调查,让民众就如何解决中国就业难发表自己的观点。中国的13亿人口中拥有巨大的潜在就业群体。中国媒体报导,15岁到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大约70%,但是劳动力市场压力造成了大量人口失业、下岗或就业不足。

*实际失业率远高于4.5%*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教授中国经济的学者张炜博士估计,中国的实际失业率要远远高于官方公布的4.5%。他说:“根据专家的估计,城里大约至少有7千万到8千万的失业人口,再加上农村里的剩余人口,他们没表现为失业,也没有人登记他们是否失业,这些人大约有两亿左右,加起来中国至少有大约2亿5千万人的失业人口,或者剩余人口。”

按照一般经济学概念,一个国家可以通过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率来扩大就业市场,实现充份就业。然而张炜博士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失业问题有一个不断释放、不断解决的长期过程。但一些发展中国家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走通西方发达国家在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里慢慢走过来的路的。他说,中国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的国家。

张炜说:“由于毛泽东时候的人为城乡分割,本来应该分期分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里从农村流入城市的人,随着工业化进程他们得到就业,但是毛泽东人为地把这个过程中止住了。所以中国形成一个工业化程度相对比较高,但是城市化程度却相对比较低的奇怪状况。”

剑桥大学的张炜博士说,中国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在过去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涌入了城市,这样就使得中国的就业压力格外突出,中国即使有着快速的经济增长率,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严峻的就业问题。

*吸收剩余劳动力需20多年*

张炜说:“中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约可以吸收一百万人就业,换句话讲,如果中国经济每年增长9%,就可以增加9百万人就业,实际数字比这个要低一点,但这是个大致的数字。如果按9%的增长速度,要20多年才能吸收得完现在剩余的劳动力。所以这不是中国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就业问题显然不单纯是一个就业问题,它与中国日益尖锐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贫困问题环环相扣,也与中国政府极为关注的社会稳定与否紧密相连。2002年3月,东北辽阳市爆发了长达两周的工人示威活动,大约有3万名下岗工人为争取劳工权益上街游行,要求政府关注下岗工人的情况。

曾经是辽阳工运代表的王兆明对记者说,辽阳铁合金厂从国有企业改成承包给私人,过去的6千名工人现在是各人顾各人,分散得到处都是。他说,有一部份工人回厂工作,虽然现在的私营工厂产品畅销,但身处高污染环境、容易患上呼吸道职业病的工人却再没有过去曾经享受过的劳保福利,另外还有大约两千人像他一样在外面到处打短工。

王兆明说,他不明白他和他的工友们是否属于下岗工人再就业的范畴:“如果说再就业,那就应当保障我的一切待遇,包括医疗保险、北方的取暖费、养老保险等。而我们的工人上班后这些待遇都没有了。所以不能说再就业,只能说是打短工,今天用你,也许明天就不用你。我认为这种打工方法不叫再就业。”

*工人没有自己工会有难无人管*

中国媒体报导说,中国的就业市场压力部份归咎于一部份人群由于年龄偏大,缺乏技能,因此长期无法进入再就业市场。但下岗工人王兆明认为,他遭遇的是制度性障碍,由于工人没有自己的工会,因此从来没有人关心、管理、培训他们这些下岗工人。

新华网提出了一些有可能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其中包括,是否可以把失业率作为考核地方干部政绩的考核标准、是否改革职业教育人才与市场脱节的状况、是否应当发展劳动力密集性产业等种种途径。

不过,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经济学的张炜博士认为,虽然中国政府这几年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可以说是费尽心机,但却处于两难境地。中国要想在国际上站稳脚跟,需要科技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但先进的产业都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另一方面,中国政府面临大量劳动力人口造成的严峻就业压力,需要尽量扩大就业队伍,从而不得不延缓技术升级的脚步。张炜博士认为,中国政府能够走出这一两难境地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义无反顾地加入全球化进程。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