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8号是著名音乐家约翰.列农遇害25周年。1980年12月8号他在纽约住宅前被一名歌迷开枪杀害。如今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但在听着他的音乐长大的那一代人以及这些人的下一代中间,约翰.列农的音乐和个性仍然能够因此强烈的共鸣。这一点在纽约可能显得尤其如此。约翰.列农这位前披头士乐队成员和他的妻子兼同道夥伴小野洋子当年正是选择在纽约安家的。
在约翰.列农的记忆中,纽约中央公园的“草莓园”是一片宁静祥和之地。这里距离他居住和遇刺的那栋公寓楼只有50来米。经常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和歌迷坐在长椅上,一些人陷入沉思,其他人则在吟唱。
一名男子说:草莓园这个地方意味着音乐,意味着宁静,感觉就好像是自己的家。他在这里的时候感到离约翰.列农更近了。
25年前,一名精神错乱的歌迷近距离地接近这位音乐家,向他开枪射击。那起谋杀事件震惊了整个纽约市乃至世界。
*谋杀事件伤痛持续一生*
摇滚音乐摄影师格鲁恩是约翰.列农的一位朋友,非常了解熟悉约翰.列农。他说,那起令人震惊的谋杀事件带来的伤痛会持续一生:“当你受到很深的创伤,最终伤口可能会愈合,但是你会留下伤疤,当你触摸伤疤的时候,你依然会感到痛楚。所以,列农遇害这件事就是令你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你只能以某种方式让自己习惯这种痛苦。他并没有表达那些人们不熟悉的东西。事实上,他说的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但是他是用一种非常简单明了的方式来表述。他就是有一套不可思议的表达事情的方式。”
约翰.列农早年在披头士乐队的时候,写过一首忧郁的歌曲“在我的生命中”。这首歌的音调和那个年代男性音乐演唱组合惯用的柔情蜜意的歌词,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记者凯恩是新书《被揭示的列农》的作者,他从披头士乐队在美国巡回演出时起,就开始认识了解这支乐队。他说:“约翰.列农是一个非常愤世嫉俗的人,他的一生绝大多数时候都很苦闷。他出生在一个父亲从来不在身边、母亲大多数时间无影无踪的家庭。他有一个最好的朋友,20岁的时候死于脑溢血。不过在所有这些遭遇、毒品和问题的背后,他是我所遇见的最非凡的人物之一,他具有战胜潜藏在他里面的恶魔的能力,创作出美妙的音乐和诗篇。”
不过,约翰.列农同时也创作政治色彩浓重的音乐和诗作。美国新闻周刊编辑贾尔斯刚刚为这位已故歌手撰写了一篇封面文章,他说:“我认为他是一个勇敢的人,感觉上,他无疑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他就是从当天的报纸上获取消息,寻找问题。他希望自己的音乐反映贴近政治的现实。虽然如此有名,但是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仍然愿意冒任何风险。对人们来说,这一点意味深长。”列农经常利用自己的名气,以戏剧化的手法表现一种意志和观点。
一首名叫“给和平一次机会”的歌曲,是列农和小野洋子上个世纪70年代早期在蒙特利尔的一家旅馆房间和他们的朋友们一起录制的。当时,这对夫妇正在举行历时一个星期的“为和平而卧床”活动。
*定居纽约过普通人生活*
对于列农来说,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时刻在1971年到来。这年他和他的妻子小野洋子离开他的出生地英格兰,来到纽约市定居。
摄影师格鲁恩说,列农把号称“大苹果”的纽约视为世界艺术和文化的中心,他感觉自己几乎可以在这里隐姓埋名:“在英格兰,人们会在街上追逐他,当人们见到他的时候,会变得歇斯底里。但是在纽约,人们能见到很多很多的名人。大家显得忙忙碌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去的地方。所以,列农可以去一家住宅区周围的商店买上一份报纸,然后去一家卖浓咖啡的咖啡馆,在那里阅读报纸,人们不会过多地打扰他。他在这里就象一个普通人。”
1975年,当时35岁的约翰.列农停止创作和录制音乐,在之后的5年时间里,他情愿自在地过着居家丈夫的生活,为自己的孩子肖恩奉献着父爱。他那数百万美元的音乐生意则由妻子小野洋子负责打理。这种性别角色的转换在那个时代是很不寻常的。1980年,约翰.列农和小野洋子夫妇录制发行了一张名为《双重幻想》的新专辑。专辑的主打单曲“重新开始”,则是约翰.列农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