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局在年度审计中查出巨额违法违规花费。中国国家审计署明年将对三家主要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进行详细审计。中共近年开始加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以期遏制在经济改革和发展中蔓生的严重腐败问题。
*涉嫌官员已交监管司法部门处理*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星期一报导说,中国国家审计署在对全国2万2千名官员进行年度审计时发现,今年头11个月的违法违规花费高达2900亿元人民币。
审计署在星期一开幕的全国审计会议上还说,196名涉嫌违法违规的官员已经被移交给监管部门及司法机构处理。
中国官方的报导没有披露此次审计中查出的违法违规行为的细节。审计署在过去公布的报告中曾经说,一些政府官员违规使用政府资金为员工建造住宅楼,或者当作奖金发给员工。
中国近年开始通过政府媒体公布年度审计报告,希望以此增强公众了解政府财政预算使用的透明度。今年6月底,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向中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中指出,在对38个中央部门2004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后,查出了90.6亿元各类违规花费,占审计资金总额的6%之多。
*分析人士:加强审计遏制腐败*
有境外媒体和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当局是希望藉增强审计工作透明度遏制遍地蔓延的贪污腐败现象。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说,在经济改革阶段滋生出的腐败现象已经危及共产党政府的合法性。经合组织的报告说,涉及腐败的金额占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3%到5%之间,相当于4090亿元到6830亿元之多。
尽管中国政府在审计工作方面的做法比起以往更加透明,但是一些批评意见认为,如果不从根本制度上着手,恐怕将难以看到满意的效果。独立评论人方觉曾经对记者说,目前的手段主要还是由政府出面审计,而排斥社会方面对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财务情况的监督;由政府出钱填补财经纪律漏洞, 或者说是填补由腐败造成的损失,而不是对国有企业实行更大规模的私有化,以及社会对于企业运营进行更为有效的监督。
有的意见则认为,中国其实并不缺少有效的法律,问题在于难以实施。今年3月中国召开两会期间的有关报导曾经引述一位谢姓人士的话说,2004年7月开始实施的《行政许可法》其实就是很好的法律,但是老百姓不清楚的是,政府或官员违反了这个法律会受到什么样的制裁。
*明年审计三家国有银行*
审计署星期一还表示,明年将对三家中国国有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和中国招商银行的部份分支机构进行详细审计。
长期以来深受坏帐困扰的中国金融系统也是审计工作的重点。审计署在6月的报告中就曾指出,由政府设立、目的在于清理国有银行坏帐的四家大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被查出高达715亿元的违规使用资金。
中国的国有银行以及它们的分支机构还存在大量挪用资金、受贿和利用裙带关系发放贷款等问题。中国交通银行已经在今年6月在香港上市,其他银行也已经或即将陆续在海外资本市场挂牌。一些金融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当局催促这些国有银行上市,其中部份原因也是希望通过公开上市加强监督和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从而遏制金融腐败和犯罪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