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9:53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2005台湾政党角力变化多(1)


2005年对台湾政党而言充满了戏剧性。执政的民进党处于掌权以来最低迷的时刻,而在野的百年老店国民党则身价翻涨。分析人士认为,由于2005年台湾政党的消长态势,台湾已经逐渐走向两党政治。

*朝小野大纷乱局面继续*

2005年一开始,台湾政坛就出现了变化多端的气氛。由于在野的泛蓝阵营在2004年底立法委员选举中获得立法院过半数的席位,因此先前国会中朝小野大的纷乱局面继续延续。然而,泛蓝阵营中的亲民党在立法委员选举中表现不理想,以致地位下降。2月下旬,一向主张和中国统一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出人意料地和主张台湾独立的总统陈水扁举行了会谈。扁宋会达成10点共识。

*扁宋会后亲民党走下坡 *

美国西东大学的杨力宇教授认为,扁宋会是亲民党走下坡路的开始。杨力宇说:“亲民党政策非常摇摆,所谓扁宋10点共识使泛蓝选民和中间选民对亲民党有很大的反感。亲民党的政策给亲民党带来很大冲击。已经有好几个立法委员出走投奔国民党。现在亲民党里面的主流民意是要求与国民党合并,可是宋楚瑜也不愿意。这么一来之后,亲民党的民意支持率以及宋楚瑜在党内的支持率都大为滑落。”

扁宋会可能为两岸和解与朝野和解带来的曙光仅仅维持了不到3个月。5月14号陈水扁在电视上表示,宋楚瑜在美国和中共国台办主任陈云林举行秘密会谈后才能去大陆访问的。宋楚瑜竭力否认这个说法,并且向法院控告陈水扁。于是,先前扁宋会达成的协议形同泡沫。

*马英九国民党内大胜*

后来,亲民党在5月中旬的任务型国大代表选举,以及12月初的三合一地方选举中都表现欠佳。败局毕露。和亲民党的逐渐消沉的景况相比,2005年则是百年老店国民党亮丽的一年。

台北市长马英九和立法院长王金平在国民党首次开放的党主席直选中激烈角逐。马英九大胜在党内、政界和地方上极具影响力的王金平。马英九于8月19号正式接任国民党主席的职务,担负起重大的责任。马英九出任国民党主席后的首次重大考验是12月3号的三合一地方选举。执政的民进党更把这次选举提高到民进党能否持续执政的层次。选战激烈程度不下于总统竞选。

*国民党扩张地方政权*

国民党在马英九领军之下获得大胜,民进党则一败图地。在20个县市长席次中,民进党仅仅保住6个县市,传统上支持民进党的台北县、宜兰县和嘉义市则第一次被国民党囊括。国民党不仅改写了台湾的政党版图,而且也大幅度扩张了地方政权,所有这些为马英九在2008年收复中央执政权奠定了基石。

*任雪丽:马英九带来转变*

美国戴维森学院政治系副教授任雪丽(SHELLY RIGGER)认为,过去人们批评国民党缺乏弹性,抗拒变革,而且跟不上时代,马英九出任党主席后给国民党带来很大转变。任雪丽说:“选出马英九为党主席确实重振了国民党的声望。马英九采取了一些行动,或许没有一些人希望的那么迅速,但是他非常积极地改变一些现状,进行了人们希望国民党能做出的改革。地方选举之后,马英九变得更加坚定了。”

*杨力宇:民进党向下沉沦*

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分析说,国民党赢得选举胜利,行情翻涨,部份原因是马英九的清廉形像,以及国民党的政策主张得到民意支持。这些主张包括与大陆维持和平、接受九二共识、推动三通、反对族群对立、振兴经济等等。然而造成国民党复苏的主要原因正是马英九所说的民进党自己打败自己。杨力宇说:“民进党这5年来执政成绩非常不好,而且贪腐弊案连连,还有民进党内部也内讧,也没有团结,也没有合作。这3个原因造成民进党向下沉沦。”

*任雪丽:05年民进党政绩最差*

台海问题专家任雪丽认为,2005年是民进党执政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任雪丽说:“民进党执政的头几年,人们愿意给陈水扁总统一个机会。很多事情都没有完成,但那可以怪罪于其他政党的阻挠。到了2005年,选民已经没有耐心了。他们清楚的表明民进党执政不够好。民进党内有些人容忍党的政治人物的腐败和恶劣行为,但是最终于到了让人无法漠视的地步。”

*各党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虽然民进党在2005年遭遇到执政以来的最大挫败,党内士气不振,但是杨力宇和任雪丽都认为,这并不表示国民党就此能在马英九领导下顺利夺回执政权。民进党和国民党眼前各自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亲民党和台湾团结联盟虽然已经不再是政坛权力平衡的中流砥柱,但是这两个在野党仍然可能对泛蓝和泛绿的权力争夺起到作用。

VOA卫视(直播)

请稍等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 中国各地展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习近平为何不安?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5:53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4/19【时事大家谈】拜登要对中国钢铝产品加税三倍,北京怎么办?北京当权者制造全球混乱?美国如何让它付出代价? 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先生; 中国时政评论者王海南博士;主持: 陈小平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