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3:29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全美大学火箭发射赛吸引有志学生


批评人士表示,美国在航天工业领域与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竞争过程中正在失去领先势头。首届“全美大学火箭发射竞赛”就是美国在太空竞赛中保持领先地位的一种努力。这场竞赛希望鼓励有才华的学生进入航天工程领域,取代逐渐老化的航天科研人员。

在犹他州一处寸草不生的沙漠地带,远处隐约可见积雪覆盖的拉萨尔山脉。两枚火箭矗立在那里,准备发射升空。这两枚火箭分别由犹他州立大学和阿拉巴马大学的大学生设计建造,准备在比赛中一争高低。

旷野中的发射场地,天空湛蓝,微风拂面,是发射火箭的绝佳时机。率领犹他州参赛队的工程专业研究生奥玛说:“我们把这枚火箭称作‘凯米拉’火箭。我知道,‘凯米拉’是希腊神话中一种狮头、羊身、蛇尾的吐火怪兽。”

*数十学生费时10年设计建造*

用怪兽“凯米拉”来称呼形容犹他州立大学的这枚火箭倒是非常贴切。这枚火箭的外壳呈蓝色和银色,相当一座住宅的高度,一个篮球的宽度。10名学生正在忙碌地用螺栓和铝制胶带捆扎火箭。几十名学生费了10年的时间,一步一步地设计制造出这枚花费大约2000美元的火箭原型。

按照此次竞赛活动主管穆勒的话说,这是美国航天工业发展所需要的那种活力和革新精神。穆勒同时也是此次竞赛的主办方、一个名为ESRA的实验火箭协会的创办者之一。他说:“天地无限宽广,充满着无穷的机遇和可能,只等着我们尽力去施展发挥才能。我们提供的机会,就是让学生们去开始动手设计、建造、让自己的创造成果升空飞翔,真正了解火箭是如何运转工作的。”

奥玛表示,设计制造火箭本身就已经是一次成功:“总体上我要说,这是我在大学生涯中获得的最有价值的教育经历。参加竞赛,让我得到了我在教室里无法得到的锻炼和培养,让我思考了我本来不会去思考的问题,我不会放弃对这项事业的追求。”

奥玛率领的团队建造的“凯米拉”火箭即将完工,在距离他们的火箭不远的地方,阿拉巴马大学制造的火箭已经就位。该大学的团队成员表示,他们非常热爱自己所从事的火箭设计建造工作,他们连续驾车27个小时来到比赛地点。他们的火箭比犹他州立大学的火箭要小很多,也光亮精致很多。建造这枚火箭的花费也是犹他州立大学火箭的两倍多,近5千美元。除了发动机之外,火箭的其它所有部份都是他们自己制造的。

*科学家热心支持竞赛项目*

一些科学家正绕着火箭观看,他们对竞赛项目表示热心的支持。这些科学家是来自美国军方、航空航天局以及几家私营航空航天公司的代表。效力于波音公司核导弹项目的达施库说:“你看到在那里建造、组装这枚火箭的那些人,未来他们会成为把人类送上火星的专家。这是他们经受锻炼的开始,这些项目将有助于我们的国家继续保持在世界航天工业领域的领头位置。”

竞赛评委摩尔对此表示赞同。他说:“为了确保美国在空间领域、工程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业已取得的领先主导地位,举办这次竞赛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得培养人才,让他们去从事一些妙趣横生、激励人心以及具有价值的活动。这些参赛者当中有些人将会脱颖而出,也许以后会创建自己的火箭制造公司。”

摩尔是退休的物理学家,现在担任一个由学生创立,名为“星光计划”的全球卫星项目的主任。他意识到这些学生所进行的工作具有立竿见影的实际应用价值。摩尔说:“他们正在从事的工作是我们军事能力中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部份。我们的军事实力确保我们的安全,得以让我们有别于任何其它国家,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具有决定意义的最低限度摧毁性战争。”

*火箭发射成功回收失败*

犹他州立大学参赛团队搭建好供火箭发射的轨道,然后他们躲进距离火箭大约90米远的一处小屋大小的掩体。奥玛和他的团队在那里使用一台电脑进行火箭的倒计时发射。

火箭发射升空之后螺旋式上升至最大高度。但是在下降途中,用于火箭软着陆的降落伞没有打开,“凯米拉”号火箭直冲而下,重重地摔在地上,然后起火燃烧,很快烧毁。

阿拉巴马大学的火箭第二个升空,但是它的降落伞也没有打开,结果火箭坠毁。学生们认识到,和发动机一样,他们必须在回收系统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在火箭的性能和发射的结果相似的情况下,评委们最终决定犹他州为获胜者,理由是犹他州立大学队完全依靠自己,从头开始,一步一步地建造出火箭,而且火箭的运载能力是阿拉巴马大学的两倍。一家私人航天公司的总裁、担任此次竞赛评委的霍曼斯表示,他期待着明年的比赛。他说:“我希望明年出现更大的火箭,更大的火箭引擎。我肯定还会再来。”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防止“规模性返贫”成政府红线,形势有多严重?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8:11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3/29【时事大家谈】嘉宾:波士顿东北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邱万钧;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梅森计划学者、台湾前立法委员许毓仁;嘉宾:波士顿东北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邱万钧;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梅森计划学者、台湾前立法委员许毓仁;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