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一次把香港纳入其中,提出要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学者担心香港在航运方面的优势难以维持。
中国总理温家宝上星期发表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支持香港发展金融、航运、旅游、资讯等服务业,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这是中国首次把香港经济发展纳入5年规划之中。
香港有评论认为,“十一五规划”虽然首次纳入了香港,但有关香港定位的部份只属老调重弹,从中看不出任何重要启示。
*香港未来面临激烈竞争*
香港岭南大学亚太研究中心研究统筹主任张海祥认为,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列入香港,意义在于使中央政府文件里第一次出现香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一定的位置,有助于香港与周边省份的融合。他说:“中央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特别提到香港,希望香港可以在以后跟香港周边地区经济融合、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可能有点帮助。”
张海祥说,中国希望在未来5到10年保持香港经济发展的角色。他说:“华南地区经济发展方向与香港是替代的发展方向,不是互补,香港面对未来的竞争比过去5年更激烈。”
*难以保持在航运方面优势*
香港公开大学经济课程主任罗伟忠说,香港在金融和贸易方面还存在一定优势,但是他对于香港是否能维持航运中心的地位没有很大的信心。
他说:“就航运来讲,我没有很大的信心,香港成本比较高,航运收费相对深圳盐田成本较高,香港与中国的城市相互竞争,香港有一定的困难。”
香港集装箱码头的吞吐量在 2005年1到11月为2048万个标准箱,增幅仅1.2%,而新加坡同期却有9.3的%升幅,领先于香港,加上上海及深圳急起直追,业界预料3年内香港在全球货柜码头的排名将跌出前3名的位置。
至于与香港直接竞争的深圳港,业界表示由于深圳收费比香港低,而且服务持续改善,因此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珠三角厂商在深圳港出货,毋须取道香港。
*必须解决高成本问题*
九龙仓旗下现代货箱码头董事总经理柯礼贤曾表示,近两年区内的集装箱货运吞吐量增长差不多全部被深圳的港口吸纳,而且并非短期趋势。他指出,由于香港的竞争力受结构性因素所削弱,令深圳优势得以提高。
香港岭南大学的张海祥说,香港核心的经济问题是高成本问题,主要是工资高和租金高。他认为,香港如果在5年之内不能降低生产成本,就将会逐渐被中国其它省市的发展比下去,香港产品的价格如果不是比周边地区同类产品更便宜的话,香港经济就会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