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艺术品的价格在国内外正在节节刷新,中国的艺术画廊和收藏者的数量迅速增加。不过某些专家认为,这个火爆的艺术品市场不过是行将破灭的泡沫。
*艺术商华莱士*
澳大利亚人布莱恩.华莱士15年前在北京一个明代城楼内开设“红门画廊”那阵子,他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中国现代艺术品当时的主要经销渠道是香港的艺术画廊,需求量温和,买主主要是生活在中国或者其他亚洲国家的西方人。
如今这种情况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在北京和上海,风格前卫的画廊和艺术品中心几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代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国内外都很火爆。华莱士这类艺术品店老板如今能够卖出几年前只能梦寐以求的价格。
华莱士说:“在我们开张15周年的展销会上,作品价格有的两千美元,最高的是一些大型雕塑,价格约15万美元。要是四、五年前你问我,我会说,大部份作品只在几百美元和不足一万美元之间,而且还会觉得定价已经很高了。”
*中国艺术品价格不断刷新记录*
纽约和香港的索斯比和佳士德拍卖行经手的近代中国艺术品售价两年来不断刷新记录。
今年春天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上,索斯比拍卖行出售的一幅中国现代画高达3百60万美元,成交价创中国油画史上的最高记录。
不过大部份买主依然是爱好艺术品的外国人。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收藏者和投资者也向现代艺术品领域注入了可观的资金。
*中国新富成为艺术品大买家*
华莱士说,他的客户中如今三分之一是那些中国的所谓新富。
华莱士说:“真正的买家是那些年龄较大的人,年龄在三、四十岁, 他们是很成功的企业家。他们的独生子不是已经上了高中,就是正准备去国外上大学,因此他们有很多可支配的时间。企业经营状况很好,很赚钱,因此他们可以从事其他许多活动。”
张颂仁是香港汉雅轩画廊的负责人。他说,一些中国客户将艺术品主要视为一种投资,或者一种身份的象征,另有一些人购买则完全出于感情。
张颂仁说:“有人希望买回他们自己的历史,特别是过去20年来流失海外的艺术品,因为当时人们并不重视这些东西,或者因为当时简直买不起。”
*昔日的兵工厂 今天的艺术中心*
能让人强烈感受艺术品市场火爆的地方,在中国哪里也比不上北京时髦的“七九八艺术中心”。
这个昔日的兵工厂现在是几十家先锋派艺术品店和画廊的所在地,这些店都是过去两年来建立的,而且总有新店不断开张。
*典型的中国现象*
田媛(音)女士是这个区“白宇艺术店”的经理。她说,她的艺术画廊所代表的那些艺术家们经常要求提高价码。
她说:“他们觉得现在大家都卖这么高,而我的东西不差,为什么要保持(现有)这样的价钱。这是很中国的一个状态,在欧洲我想可能没有这样。一个艺术家能在一、两个月,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内,他的(作品)价钱就翻倍。”
*行将破灭的泡沫?*
田媛女士说,中国的投资者经常要求得到一些知名艺术家的作品,而不问价钱。生意倒是不错,但是田媛女士很谨慎。同其他艺术画廊的经理们一样,田媛女士认为,价格的急剧上升是行将破灭的泡沫。
她说:“再有一年、两年,或者三年,我想应该在一个短的时期内会对这种泡沫有一个解释,肯定是好的东西,好的艺术家,好的作品,还会保持它的价钱,还会每年都上升,而一些所谓这个时候起来的艺术家可能会被淘(汰)掉,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可能永远这样,不可能画永远这么好卖。”
*逛画廊成为消遣时尚*
当前艺术品市场火爆的一个好处是,许多中国人提高对现代艺术品的欣赏能力,逛艺术画廊成为流行的消遣时尚,尤其是那些年轻人。
过去共产党政府严格控制艺术形式。共产党领导希望艺术歌颂共产主义革命,或者歌颂民族理想。政府官员甚至几年前还频繁关闭他们认为批评政府,或者有伤道德的作品展。
现在对艺术的审查已经放松。田媛女士说,中国政府为现代艺术欣欣向荣的发展而感到骄傲,为艺术家的成功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