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奥林匹克委员会高级官员宣称,在体育竞技领域,存在一场对中国的战争。中国体育官员则回应说,所有国家都希望在运动场上取得好成绩,中国备战奥运并非是对其他国家宣战。有分析认为,中国在各个领域寻求与其大国身份相符的国际地位是很自然的,但如果以一种比较放松的方式进行,会有助于消除其他国家的疑虑。
英国奥委会主席克莱格星期二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出现了一个体育超级大国,对于为2008年奥运会做准备的各国来说,这无疑是个可怕的事实。各国需要组成联盟去阻止中国的夺金牌计划。”
克莱格还说,“在体育竞技领域,我们都在打一场对中国的战争。”
*北京:公平竞争备战并非宣战*
中国在体育领域的崛起有目共睹,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夺得32枚金牌,紧追体育强国美国。中国国家体委主任刘鹏要求中国运动员积极“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争取坐上奖牌头把交椅。不过,中国国家体委新闻发言人星期二表示,争取奖牌第一并不等于向其他国家宣战,奥运会是公平竞争,所有的人都努力争取好成绩。
美国威拉米特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纳夫齐格教授曾发表专著《中国体育法》。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从1970年代末开始对外开放,并寻求全面提高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纳夫齐格教授说:“中国在各个方面都正在成为一个大国,我认为,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参与全球事务。我觉得,我们应当支持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争取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地位,并做出应有的贡献。因为中国在体育竞技领域突飞猛进,就说其他国家在体育领域与中国交战,这未免太过份了。”
中国体育官员表示,奥运会是为了促进参赛各方的利益,为了加深相互了解,对中国的这种惧怕是没有必要的。
*分析:北京不妨自己先放松*
威拉米特大学的纳夫齐格教授认为,中国如果想让其他国家减少对中国的戒心,不妨自己先放松下来。
他说:“我认为,中国如果在一些问题上采取比较放松的态度,有助于向世界表明,其他国家对中国不必有任何恐惧。”
纳夫齐格教授说,每当中国对某个问题做出强烈反应时,就给人一种与“和平崛起”相反的印象。比如台湾问题,只要台湾政府有些什么动作,中国就立即做出强烈反应,也许对中国政府来说,这是必要的,但是从公关的角度出发,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前的这段时间,中国可以更多地考虑如何一方面显示自己的力量,一方面表现得放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