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6:37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中国升息以冷却经济 专家评析


中国中央银行同时上调了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当局这一迟来的举动一方面反映了经济过热久治不愈的风险,同时也显示了缺乏独立货币政策的尴尬和无奈。

人民币的基准利率上调了0.27个百分点之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上升到2.79%,一年期贷款利率攀升到6.39%。这是2006年以来中国的中央银行第三次增加贷款基准利率,第二次上调存款基准利率。

*利率上调的序幕*

中国加息,世界并不感觉突然。上星期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月份货币供应继续大幅度增加,贸易盈余创下仅略低于去年10月的单月次高记录,显示经济过热不仅不见好转,反而有加剧的趋势。

尤其令人不安的是,2月份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从1月份的2.2%提高到2.7%,让中国政府计划把全年消费者物价指数控制在3%以下的目标受到威胁。

华尔街日报援引市场分析人士的话说,这次加息拉开了今年利息上调的序幕,预计这个过程不会很快收场。

*不得已而升息*

中国经济过热由来已久,加息的压力也由来已久,但是,中国政府似乎只有到不得已时才调升利率,平时则宁愿采取一些技术性的调整措施,例如提高银行的准备金率。这次加息之前,中央银行已经两次提高了银行存款的准备金率。

美国密西根大学经济系教授艾伯特.帕克说:“政府一直在争取用不提高利率的办法使经济增长和信贷增长放缓。过去政府只是简单地命令银行停止发放信贷,现在这种情况不多了,政府多次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希望借此来减少银行贷款,尽可能不提高利率,以避免利率提高对企业经营和居民消费带来的冲击。”

自从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为控制经济过热曾四次加息,累计提高银行基准利率1.08个百分点。但是大体上与此同时,美联储为防止经济过热,17次提高短期利率,2004年年中以来,累计加息4.25个百分点。

*为何留作最后手段*

对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来说,利率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有力杠杆。每当经济和投资过热的迹象出现时,政府的第一选择往往都是加息。但是,中国却总是在最后不得以时才动用货币政策。

密西根大学经济系教授帕克在解释个中原因时说,北京这样做是不愿意让许多国有企业因借贷利率升高而遇到经营困难,更不愿意看到因存款利率升高而影响居民消费。

*汇率政策约束货币政策*

加拿大约克大学商学院教授伯纳德.沃尔夫进一步指出,北京不轻易动用利率杠杆并非不愿,而是不能,因为相对固定的汇率政策导致中国缺乏一个相对独立的货币政策。

他说:“中国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如果你实行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你就很难控制国家的货币供应,在固定汇率体制下,货币政策就必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难以独立。

“比如货币政策必须考虑到出口。在固定汇率体制中,中国的出口企业很有竞争力,但是企业赢利并不大,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或者利率调升过快,许多企业可能就经营不下去了。”

沃尔夫教授补偿说,如果中国政府为了治理经济过热而痛下猛药,大幅度调升利率,那就势必导致伺机投机人民币升值的大批境外热钱涌进中国,进一步增加银行的流动资金,推动投资继续升温的恶性循环。

沃尔夫教授指出,正是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才导致中国政府在货币政策上缩手缩脚,无法做到为经济过热火底抽薪。

*放开汇率才能解决问题*

密西根大学经济系教授帕克赞同这个看法,他表示,治理经济过热必须和放松汇率管制结合起来。

他说:“中国政府更好的处理办法是允许人民币升值。中国长期控制不住货币供应,其原因之一就是为了维持人民币的现有汇率,政府不得不购买以美元资产为主的外国政府债券,来消化巨额外汇储备,为了这样做,政府就不得不增加人民币的投放量,这就直接增加了货币供应。

“如果政府放开汇率管制,就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减少通货膨胀的风险,并且还会减少国外对中国出口的需求,进一步减轻经济过热的压力。”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