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4:52 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美国学者:中国并非出口导向经济


中国是一个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这几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一位美国学者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这个说法并不符合实际。

*“世界工厂”引起世界不安*

被世人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的出口加工能力增长之快、增幅之大可能是现代经济史上的一个世界之最。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美国、日本、欧盟、东盟等在最近几年都先后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中国产品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冲击着当地的市场和制造业,引起了阵阵的不安。美国等发达国家更是采取各种因应措施来限制中国产品的涌入,保护本国业者的利益。

通过无数次谈判和大量的调查,西方国家终于发现,要减缓中国产品的冲击力度,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改变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它转向消费驱动型或者是内需驱动型的经济模式。美中双边战略经济对话的核心目标就是如何帮助中国完成这一历史性转变。

*盖保德:中国经济靠内需*

但是,华盛顿知名的经济学家、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盖保德在最近刚刚完成的一项研究中发现,这种认为中国是一个出口驱动型的经济体的看法并不符合实际。他在对过去20多年的中国经济表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是外部需求,而是国内需求。

盖保德以90年代的10年为例说:“1991年是这个阶段增长的第一年,那一年,出口增加了,但进口也增加,贸易顺差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没有变化。1992年和1993年,出口实际减少了,顺差也减少了。从1991年到1993年,出口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1994年出口增长的幅度比较大,但也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力量。随后两年,进出口都没有增长多少,但经济还在强劲增长。从对这10年的具体经济表现来看,我们无法得出出口是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的结论。”

*外需并未左右中国经济发展*

盖保德曾经担任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部东亚研究部门的负责人和世界银行驻北京的高级经济学家。他在星期四举行的中国经济研讨会上指出,人们经常把中国和亚洲其它几个新兴经济体并入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实际上,中国跟新加坡、韩国、台湾等有很大的不同,外部需求的变化并不能左右中国经济的发展的轨道。

盖保德列举了这几个事实:在90年代后期,当美国的网络泡沫高度膨胀的时候,中国国民支出数据却出现了严重的萎缩,萎缩的原因跟1989年的政治风波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有重要的关系;相反,在2002年,美国经济经历衰退的过程中,东亚其它国家的经济陷入疲软状态,只有中国经济在加速发展,而且这个加速发展一直没有停止。加速的原因,盖保德认为,主要是中国国内的宏观经济的供需管理工作做得比较成功。

盖保德还表示,即使在最近几年,中国的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其它增长因素增长的幅度更大,更快,所以,综合来看,出口的增长只是对国内需求这一基本的力量的增长的一个补充。

*美国对中国的影响力有限*

盖保德认为,这一发现对外国政府制定对华谈判或者对华商业战略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他说:“这一结论对美国的政策意义就是,要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由内需驱动的,并不依赖美国的市场。中国对我们所担心的问题可能不像我们估计的那样敏感。不错,贸易很重要,中国不希望对美贸易受到伤害。但是,中国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会像新加坡和台湾那样把自己的生存都寄托在对美出口上。要加强美国经济的竞争力不能指望通过起诉中国违反贸易规则或是限制中国进口来实现。美国必须从自身着手,提高生产率。”

盖保德认为,美国的决策者应当意识到,美国对中国的控制能力和影响力可能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样大。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马云回来了”,大佬再度高调引发什么猜想?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4:05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