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如今美国未婚同居而且有孩子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专家认为,相对于婚姻关系而言,同居关系比较脆弱,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不安定。
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非赢利、无党派研究机构Child Trends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简报显示,美国非婚生子女中有52%与他们的同居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个结论与威斯康辛大学人口和人文生态学中心最近一份研究报告的相关结论相吻合。在1980年代初期和1990年代初期,与同居父母生活在一起的非婚生子女的比例分别为29%和39%。
研究同时发现,20岁以下未婚母亲的比例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未婚母亲大多数年龄在20岁以上,其中半数都跟男友住在一起,共同抚养他们的子女。
有的同居者说,他们选择以同居而不是合法夫妻的方式共同抚养孩子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没有足够多的钱张罗婚礼等。布鲁金斯学会儿童与家庭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罗恩.哈斯金斯说:“同过去相比,年轻的美国人,不论男女,都不太愿意受到永久契约的束缚。他们觉得可以住在一起,合则聚,不合则散。但是,如果他们有了孩子还决定同居,那就是一个自私的决定。”
哈斯金斯认为,孩子需要稳定的家庭环境,这有利于他们规划自己的未来,而同居关系非常脆弱,无法做到这些。他说:“孩子最需要稳定以及规划和了解未来的能力。而同居关系和在这种环境里生活的孩子所面对的问题是,与婚姻关系相比,同居关系要短暂得多,即使婚姻关系以解体告终,也比同居关系维持得时间长。因此,孩子要承受许多变故。”
新的研究指出,美国目前的同居男女共同抚养子女的现象越来越类似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国家。在那里,绝大部份非婚生子女都跟同居父母共同生活,而且他们的同居生活得到法律保证,因此一旦家庭变故,给孩子带来的动荡相对较小。比如,北欧五国法律规定:未婚同居的男女和已婚夫妇一样,享有完全平等的社会地位,而且都要缴纳相关的税,他们的子女也都享有同样的福利待遇。如果双方要分开,同居期间的房地产和家庭用品等双方平分。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儿童与家庭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哈斯金斯说,北欧国家的同居关系尤其是生育了孩子的同居男女的关系相对美国要稳定得多。
由于同居关系的不稳定,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子女更容易成为家庭解体的牺牲品。哈斯金斯说:“那会让儿童在学校的表现更差,让孩子多疑,在学校等场所招惹是非,还可以让这样的孩子有心理方面的疾病。他们更可能使用毒品、更可能辍学、接受大学教育和完成大学学业的机率都比较低,而这些因素之间都是相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