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1:19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亚洲灾难预警系统是否得到加强?


四年前发生的亚洲大海啸暴露出的问题是,该地区不具备应对重大灾难的能力,因此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联合国誓言要改善灾难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

*亚洲多天灾 备灾进展大*

中国四川省大地震和缅甸强热带风暴让人们认识到,亚洲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难袭击最多的地区。那里的民众经常受到热带风暴、地震、洪涝、山体滑坡和其他灾害的打击。仅仅在过去一年里,亚洲就发生了近四百起自然灾害。

虽然亚洲国家对遭灾已经习以为常,但是2004年12月发生的那场海啸造成的巨大破坏仍然是史无前例的。受灾国家都被深深震撼,不仅因为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也因为面对这样的重大灾难,各国竟毫无准备、束手无策。因此政府和援助组织纷纷誓言,要为应对未来的灾难做好准备。

专家们说,自那以来,备灾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驻日内瓦的国际红十字会印度洋海啸项目主任杰里.塔尔伯特说,各国现在都做了更好的备灾工作,他以马尔代夫为例说,在大海啸前,马尔代夫根本没有制定备灾计划。

他说,“现在马尔代夫对此有着很高的认识。一个明确的计划正在得到实施,根据计划他们建立起相关机制,建立起地区灾难集中点。当然,一个关键机制是后勤援助,受灾时如何救援那些居住在偏远孤立地区为数不多的人群。”

*预警系统救人多*

塔尔伯特说,预警系统已经得到相当大的改善。2007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地震后,预警系统警告说,有可能引发海啸,居住在低洼地区的居民得以很快撤离。

塔尔伯特说,“印尼的明古鲁省建起一个早期预警机制,去年数百万人得以转移,生命损失很小。如果跟发生大海啸的时候相比较,我们看到的变化很大。”

在强热带风暴袭击缅甸和大地震袭击中国之后,亚洲各国行动起来,组成救援小组,并备好紧急救援物资。缅甸和中国在两场重大灾难中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中国有5百万人无家可归,缅甸有2百万人仍然需要救援。

*备灾中心在曼谷*

亚洲备灾中心于1980年代在曼谷成立,其宗旨是加强亚洲的灾难风险管理系统。在亚洲大海啸之后,该机构已经成为亚太和印度洋地区20多个国家的早期预警中心,不仅预警海啸,也预警台风和洪水等灾害。

亚洲备灾中心执行理事披猜.叻达军说,他们跟各国政府合作,把灾难管理与本国的备灾行动计划结合起来。一些国家已经这样做了,现在需要的是确保各国长期致力于灾难管理。

他说,“灾难管理的持续性非常重要,非常关键。不论是地方政府、国家政府对预算的投入,还是跟各地方的人与社区合作,这些对灾难管理的可持续性都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东南亚国家联盟在大海啸后誓言要建立提供早期预警信息和援助灾民的系统。东盟这个月本来计划要开设一个人道救援协调中心,跟国际机构共同协调救援努力。但是由于中国和缅甸的灾难,该中心推迟开幕。

*救灾协调机制*

国际救援组织--世界宣明会的地区紧急事务主任理查德.拉姆齐说,私营机构、联合国和捐助者在协调救援工作方面现在做得更好了。

他说,“为了建立更好的协调机制,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所以我们在灾难发生前就能够相互通话,落实应急计划,也就是谁去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去、到哪里去、去做什么。”

拉姆齐说,救援组织目前正在疲于应付亚洲的两场大灾难。不过他说,像世界宣明会这类较大型组织有能力应对同时发生的多起灾难,因为他们在亚洲地区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派驻了代表,并且有足够多的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可以很快投入救灾行动。

但是拉姆齐说,向缅甸灾民提供救援对他们来说是一项特别的挑战。世界宣明会通常跟一个国家的官方系统并肩工作,但是缅甸军政府不愿意让外部社会进入缅甸救助灾民,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向缅甸政府施加适当的压力。与此同时,援助组织和联合国表示,国际救援人员正在源源不断、然而却缓慢地进入缅甸,预计在未来几天里他们将扩大救援行动。

关键词:亚洲,海啸,灾难,预警系统,应急机制,备灾

VOA卫视(直播)

时事大家谈:博鳌论坛登场 耶伦预定四月访华;马英九将再访中国 马习二会有谱吗?
请稍等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直播 3/29【时事大家谈】博鳌论坛登场 耶伦预定四月访华;马英九将再访中国 马习二会有谱吗?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防止“规模性返贫”成政府红线,形势有多严重?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8:11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3/29【时事大家谈】博鳌论坛登场 耶伦预定四月访华;马英九将再访中国 马习二会有谱吗?嘉宾:邱万钧,波士顿东北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许毓仁,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梅森计划学者,前台湾立法委员;主持人:叶凡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