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16 2024年12月5日 星期四

“犹太人在中国”展览在美展出


首次向世人展出的“犹太人在近代中国”展览7月15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宽容博物馆”举行开幕剪彩仪式。多位曾在上海、哈尔滨等地居住过的80多岁的犹太老人特地出席,对中国友好的收容让他们得以逃过纳粹屠杀表示感谢。

北京闪亮文化传播公司的沈健是最早动念想要举办‘犹太人在近代中国’展览的人,廿年来他陆续参加过多次犹太难民幸存者在上海、哈尔滨等地的重聚大会,见到一些人甚至捧著先人的骨灰说是回到中国故乡,很是感动。沈健发现上海犹太研究中心搜集了一万多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比在美国华盛顿纳粹屠杀博物馆的七百多张还多很多,认为应该公开展示,他说:

“所以我就跟中国的一些文化机构去推动我的想法,最后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觉得这个项目比较有意义,我们就决定来主办。因为只有他们这样的机构主办,我们才出得来,所以我很感谢。Simon Wiesenthal( 容忍博物馆) 这边我是以前就认识了,他们也很支持。美国是第一次办这样的展览,洛杉矶展览之后还会到华盛顿D.C、纽约、波士顿各地方一站一站地巡回展览。”

为了配合展览,中国派出18人的代表团,包括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英凡、上海犹太研究所所长潘光教授。

潘光在开幕后的演讲会上讲述现代犹太人在中国的情形,并从中犹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因为儒家文化不排斥其他文化,所以二次大战在世界都对犹太人关门的时候,独有自己都成为难民的中国人愿意收容三万犹太难民,中国也从来没有反犹情绪。

潘光也指出当年中国驻维也纳的外交官何凤山,不顾上级处分发出一万多份中华民国签证给想要逃离欧洲的犹太难民,其中两、三千人到了上海。潘光说:

“其他国家都关门了,当时连美国都关门了,这事在犹太人历史上是一件非常难忘的事。当时很多中国人自己都是难民,还全力救助犹太人,犹太人到现在都没有忘记。”

潘光也指出,二次大战后犹太人陆续离开中国到其他国家或参与以色列建国,最后一批是文化大革命离开的俄国来的犹太人。这些人很多后来在美国或以色列成为政界要人或商界大亨。中国改革开放和1992年中以建交之后,许多犹太人又回到中国,其中不少是当年的难民或是他们的家属,他们在中国留学、教书,大多数是经商。潘光估计目前在中国生活的犹太人数说:

“香港有5000多犹太人,台湾有三、四百犹太人,上海有3000多,上海都是新来的,主要是做生意的,哈尔滨现在很少,河南只有后裔。”

展览会上潘光见到许多他研究多年的对象,这些在上海出生或度过少年阶段的犹太裔人士,对中国都有浓烈的感情。83岁的柯乐斯在中国住过18年,他用中文说:

“我在上海出生,住在现在叫浦西的地区,我的中文名字是柯,木字旁一个可字,英国话是Krisel,上海话是柯乐斯。阿拉上海人,侬晓得不晓得。我当翻译官,在重庆替美国军队当翻译,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翻译。”

1929年到1948年在上海出生成长的希奈普女士( Mirian Schepp) 指著照片上当年她居住的地址,她用上海话说:“中国话是17005静安寺路。”

展览会上也有许多好莱坞影视界的人士,潘光和沈健都希望能找到人合作,把中国帮助犹太人的历史拍成一部电影,像奥斯卡得奖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那样感动人。

洛杉矶的容忍博物馆是美国西部犹太裔人士在1993年成立,主旨在从历史悲剧学到各族裔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纳粹屠杀和南京大屠杀等各民族所受不公平待遇都在馆中陈列。这次展览将到九月二日结束。

容忍博物馆馆长库柏( Rabbi Abraham Copper )说,犹太人有很长的记忆力,我们记得敌人,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帮助过我们的朋友。

关键词:犹太人在近代中国,洛杉矶,宽容博物馆,犹太老人,纳粹屠杀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