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会议正在审议新的政府政策,这些政策着重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但摄影师何崇岳却将他的镜头对准相反的方向,远离城市,聚焦农村,关注中国农村的老龄化和贫困等问题。美国之音记者何宗安最近在北京采访了这位艺术家。
何崇岳的镜头捕捉被中国快速现代化进程落下的一些人,尤其是那些他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代农民。
何崇岳说:“为什么这么讲呢?以后没有真正意义的农民了。因为他们的孩子都在城里头,是城里的农民工。(他们)不是城里人,也不是乡下人。”
*温饱问题*
何崇岳说,这些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十年里付出了最大的牺牲,但他们现在仍然只有一个最基本的需求,那就是温饱。
何崇岳说:“这里头有一个小插曲。我跟你们讲讲,挺有意思的。这个人,你看,上了年纪,我想他家里可能很穷。衣服都亮亮的,全是油,很脏。他出来以后他就拿了一个户口本。他问我在哪儿领钱。当时我都有点惊讶,我说没领钱。他说,不是听说发钱的来了吗。”
*留守儿童问题*
何崇岳还指出了他的摄影作品所展示的另一个社会问题。
他说:“一开始,我是不让小孩进来的。我想全拍的是老人。但是老人在家都带孩子。你不能把孩子放在家里,所以他们都领出来了。领出来以后,他们都在这儿玩,进进出出。后来我一想,突然我觉得,这留守儿童也是社会问题。干脆就一起拍。”
如今,照片随处可见。但何崇岳说,他感到他有责任记录下人们不常看到的那些画面。何崇岳通过看起来晃动的画面使他的一系列静态照片动起来,从而成为聚焦贫困乡下人的动态摄影作品。
何崇岳说:“它在没有人的时候合在一起,人再散开,一聚一散,时间的概念也就出来了。当时在拍这个照片的过程当中,我想记录一个活动的画面,就用这个相机,一秒钟一张,这一个画面拍了4000张到5000张,回来以后合在一起,变成这样。”
何崇岳拒绝修饰他的照片。他说,他想记录真实的生活。他希望他的工作能够帮助揭露那些可能被遗忘的人们的困境。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纵深视角》专访辛灏年:解剖六四 改良还是革命? 历史学家辛灏年不但是六四的亲历者、参与者,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学者,六四34周年之际,美国之音最新推出的《纵深视角》节目,带您从辛灏年的双重视角透视六四事件、解剖这场运动的本质、检讨运动的结果、寻找中共是否还有改良的可能?并探索中国未来民主化的途径。美东时间6月3日上午9点播出,敬请收看并参与讨论。 美国之音将于美东时间6月3号周六晚6点到7点现场直播 “六四34周年特别节目-- 记忆与遗忘的斗争”,前六四学运领袖吾尔开希、流亡作家苏晓康、六四幸存者李恒青与主持人樊冬宁一起回顾六四,并从中反思、探索中国未来民主化的道路。敬请收看并留言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