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3:18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港人关注香港前途 (4)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陈晓静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陈晓静

中国经济的崛起震动了世界。香港,这个坐落在中国大陆边缘的发达经济体,更是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大陆的一波又一波冲击。这个老字号的国际金融中心既受惠于大陆经济的发展又因竞争加剧而忐忑不安。

*人民币何时自由兑换?专家:30年以后*

关注中国金融中心发展趋势的专家们普遍认为,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或者深圳,在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和资本市场控制得以解除之前,是没有希望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

北京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够做到这一步呢?有些乐观的看法是10年。但更多的人没有这么乐观。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陈晓静认为,取消外汇管制至少需要30年。

陈晓静对美国之音说:“我觉着人民币要自由兑换,不是10年、20年,应该是三、四十年的一个问题。”

陈晓静表示,中国之所以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出口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放开货币兑换,解除资本控制将给中国出口企业造成极大的风险。

*陈晓静:上海应着眼于国内,而不是国际*

如果陈晓静的判断是正确的话,大陆城市现在需要考虑的就不是要马上争取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而是如何把自身建设成为一个国内金融中心。陈晓静表示,至少对上海来说,现在把目光转向海外还不入把目光锁定国内。

她说: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它有很多的实体经济。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应该更多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比如在融资方面。”

陈晓静认为,增加对国内的金融服务有着巨大的空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实体企业手中会有大量的资金。金融机构应该为它们开发更多的金融衍生产品满足它们的需求,推动经济的发展。

*出路:合作先于竞争*

在这场有关金融中心的争论中,持陈晓静这样观点的人看来还不少。他们认为,京、沪、港、深这四大竞争对手都在各自所在的经济区中处于重要的位置。这样的格局使得它们未来的发展理所当然地要跟自己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香港教育学院教授黄伟国提出,香港未来的发展有三个选择。他说:“我们现要看看香港跟上海之间是否能够发展一个合作或者协调的关系。这是第一种选择。第二个选择是,香港跟珠江三角洲是否能够展开这样一种合作的关系。第三种选择是把这两个可能加在一起,建立一个珠三角跟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之间的合作。”

香港教育学院教授黄伟国
香港教育学院教授黄伟国

*港深融合已经开始*

实际上,建立深港合作已经不只是一个想法而已了。深圳政府今年五月已经制定了改革发展方案,把深港融合列入了自己的发展规划。他们认为,深圳、香港一衣带水,两地经济、生活已经融为一体,金融合作也势在必行。

香港中文大学这个月公布的2009年深圳市民意见调查显示,深圳市民对港深都会一体化表示高度认同。88.3%的深圳市民表示支持。另外,分别有65.3%和61.8%的受访者认为港深合作发展会对深圳和香港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调查设定的12个领域中,深圳市民认为在11个领域上与香港和合作机会大于竞争,其中电影和文化产业,机场和教育领域的合作机会更远远大于竞争。而两地存在竞争关系的主要领域,最多依次为,金融业、高科技产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物流运输业和港口。

不过,在双方有可能展开合作的领域中,金融业、旅游业、高科技产业等也同样受到相当比例的受访者的赞同。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带来资金分布的不平衡,需要国家、地区、或经济中心城市进行有组织的融通和调剂,这就在客观上为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香港、上海、北京和深圳这四大金融中心的格局已经隐然浮现。至于哪一个或哪几个最终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人们会拭目以待。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港深合作,陈晓静,黄伟国,国际金融中心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俄伊北京会晤 中国能解伊核难题?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3:07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