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
中国国企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美国的投资也越来越多。连续几年来,中国国企都是美国国会举行的有关美中经济关系听证的重要议题之一。美国人担心中国国企背后的国家力量,他们不仅害怕中国国企对美国经济造成冲击,更害怕中国国企会影响美国的政治体系。请看《2014美国中经贸挑战》的第二部分,“ 美国人害怕中国国企”。
如何应对来自中国国企的竞争挑战是刚刚结束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有关美中经贸关系听证的重要议题之一。事实上,这个议题至少最近三年来都是该委员会关注的焦点。
很多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都有国营企业,美国政府在“二战”和“韩战”期间也对美国企业有支持。《 财富》杂志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来自新兴市场的三分之二的企业都是国营企业。 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实践课程教授史兆威(Willy C Shih)在听证会上指出,但是中国不同。
他说, 这是一个可能在市场和规模上挑战美国的国家,而中国国企可能产生巨大的全球影响。 他说,中国国企在实施中国的产业政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希望制定他们自己的市场标准、 确保能源供应并获取技术,中国国企都在积极参与执行这些目标。中国在海外投资中大约五分之四的资金来自中国国企。
去年十一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制定了经济改革目标,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中国国企改革似乎势在必行。但是,国企在中国的重要经济领域包括能源、汽车、化工以及信息工程等都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中共十八大纲领性文件《决定》所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也活跃着国企的身影。
中国对美国的投资2007年以来发展迅速。根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荣鼎集团的统计,2013年,中国对美国投资与前一年相比翻了一番,增至140亿美元,其中来自私营企业的投资占了70%。中国的一些投资常常被美国以影响国家安全为由被拒。2005年,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利。2012年,三一重工收购风力发电场被拒。
在国会作证的前沿战略集团主管乔尔·拜卡勒 (Joel Backaler)说,诚然,中国公司可以为美国带来就业、税收、市场准入的机会和潜在的基础设施投资, 但是,美国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应该谨慎。他说:“但是,我们也有重要理由对中国的投资不欢迎,特别是那些触及国家安全、网路安全和违反竞争原则的投资。”
他强调,不仅是国企,私营企业也会得到中国政府的政治和财政支持。他还指出,其实中国国企和私营企业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
来自美国进步中心的高级经济学家亚当·赫什 (Adam Hersh)说,中国仍然不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他认为,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可能渗透到国企之外的公司。他说:“国营和政府的控制远远超出了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的117个国有企业。 很多资源配置和对企业的优惠权都由地方政府来实施。而地方官员则希望通过经济产出、技术积累和社会稳定等所谓的政绩来得到党内的提升。”
哈佛大学的史兆威认为,对美国企业来说,与其担心中国企业不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如担心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思想。他以中国的华为公司为例,强调中国公司与日本等国的公司并没有什么不同。
他说:“我一直在关注华为。华为在美国的争议很大,但是,如果你和华为的管理层交谈,你会发现,他们具有全球化的思想,在华为的高级管理层是这样的。 我倒不认为一定是共产党叫他们这么做的。他们把全球的通信市场当成自己的市场,他们将在那里竞争。他们在全球范围招聘人才,以达到他们的目标。”
他承认不一定所有的中国公司都像华为那样运作。华为不是国企,但是,因为被认为与中国军方有联系,华为在美国的投资一直不顺利。去年年底,华为宣布放弃美运营商设备市场。
在听证会上, 有国会议员担心,中国企业会将腐败等运作方式出口到美国,从而影响到美国的民主价值体系。他们的理由是,在中国运营的美国公司已经遭到美国的反腐调查。
如何应对来自中国国企的竞争挑战是刚刚结束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有关美中经贸关系听证的重要议题之一。事实上,这个议题至少最近三年来都是该委员会关注的焦点。
很多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都有国营企业,美国政府在“二战”和“韩战”期间也对美国企业有支持。《 财富》杂志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来自新兴市场的三分之二的企业都是国营企业。 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实践课程教授史兆威(Willy C Shih)在听证会上指出,但是中国不同。
他说, 这是一个可能在市场和规模上挑战美国的国家,而中国国企可能产生巨大的全球影响。 他说,中国国企在实施中国的产业政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希望制定他们自己的市场标准、 确保能源供应并获取技术,中国国企都在积极参与执行这些目标。中国在海外投资中大约五分之四的资金来自中国国企。
去年十一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制定了经济改革目标,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中国国企改革似乎势在必行。但是,国企在中国的重要经济领域包括能源、汽车、化工以及信息工程等都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中共十八大纲领性文件《决定》所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也活跃着国企的身影。
中国对美国的投资2007年以来发展迅速。根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荣鼎集团的统计,2013年,中国对美国投资与前一年相比翻了一番,增至140亿美元,其中来自私营企业的投资占了70%。中国的一些投资常常被美国以影响国家安全为由被拒。2005年,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利。2012年,三一重工收购风力发电场被拒。
在国会作证的前沿战略集团主管乔尔·拜卡勒 (Joel Backaler)说,诚然,中国公司可以为美国带来就业、税收、市场准入的机会和潜在的基础设施投资, 但是,美国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应该谨慎。他说:“但是,我们也有重要理由对中国的投资不欢迎,特别是那些触及国家安全、网路安全和违反竞争原则的投资。”
他强调,不仅是国企,私营企业也会得到中国政府的政治和财政支持。他还指出,其实中国国企和私营企业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
来自美国进步中心的高级经济学家亚当·赫什 (Adam Hersh)说,中国仍然不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他认为,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可能渗透到国企之外的公司。他说:“国营和政府的控制远远超出了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的117个国有企业。 很多资源配置和对企业的优惠权都由地方政府来实施。而地方官员则希望通过经济产出、技术积累和社会稳定等所谓的政绩来得到党内的提升。”
哈佛大学的史兆威认为,对美国企业来说,与其担心中国企业不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如担心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思想。他以中国的华为公司为例,强调中国公司与日本等国的公司并没有什么不同。
他说:“我一直在关注华为。华为在美国的争议很大,但是,如果你和华为的管理层交谈,你会发现,他们具有全球化的思想,在华为的高级管理层是这样的。 我倒不认为一定是共产党叫他们这么做的。他们把全球的通信市场当成自己的市场,他们将在那里竞争。他们在全球范围招聘人才,以达到他们的目标。”
他承认不一定所有的中国公司都像华为那样运作。华为不是国企,但是,因为被认为与中国军方有联系,华为在美国的投资一直不顺利。去年年底,华为宣布放弃美运营商设备市场。
在听证会上, 有国会议员担心,中国企业会将腐败等运作方式出口到美国,从而影响到美国的民主价值体系。他们的理由是,在中国运营的美国公司已经遭到美国的反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