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11月16日发表社论,题目是《奥巴马总统在中国》,副标题是《经济、安全、对,还有人权》。
社论说:“自从尼克松总统1972年打开大门以后,历任美国总统在与中国打交道时都面临着平衡各种利益的问题。对于星期天抵达中国的奥巴马总统来说,这种挑战更加艰难和迫切。他需要北京在一系列十分重要和异常艰难的问题上予以合作。这些问题包括,稳定全球金融体系,应对全球变暖,获取北韩核武器发展的信息,还有确保伊朗不会制造核武器。”
社论说:“为了做到这些,奥巴马需要鼓励中国扮演一个更为强大的国际角色,同时还要让中国克制一些这个国家较为阴暗的本能,包括恶待自己的公民,保持和苏丹这类国家的不一般关系,还有欺压邻国的偏好。”
社论说:“奥巴马已经在20国集团峰会上承认了中国逐渐强大的影响力......希望这能够换取北京更多的负责举动。为了寻求共同点,奥巴马撇下一些应属于他的职责。尽管美中两国都实施了巨额的经济刺激方案,有关中国的汇率政策仍然存在巨大分歧。”
社论说:“在安全方面,尽管中国和美国还有其它主要大国一道,对北韩的核活动进行了严厉制裁。但是,中国仍然是平壤主要的经济援助国,而且已经表现出有意要钻制裁的空子。尽管北京也对伊朗的核项目表示担忧,但中国看似更关心自己在能源方面的强大需求,还有伊朗的能力能否满足中国。奥巴马必须更加努力,告诫中国威胁的存在,有必要让联合国通过更严厉的制裁来消除德黑兰和平壤的核野心。尽管中国和台湾的关系正在改善,奥巴马仍然应该敦促北京把对准台湾的数百枚导弹撤除。”
社论说:“一些分析人士担心奥巴马政府对中国糟糕的人权记录过于沉默。...但是尝试暂时用一种非对抗的方式并不是不合理的。中国能以一个现代超级大国的地位取得成功并不是绝对的。工作岗位不足和工人不满(对中国)构成严峻挑战,同样的挑战还来自西藏和新疆的分离活动。”
“奥巴马需要找到一个方法,巧妙地提醒他的中国主人这些问题,还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政治开放而不是更多的镇压来解决。一个尊重自己人民和邻国的中国将更加稳定,经济上更强大,拥有更多国际影响力,而且将是美国一个更好的伙伴。”
社论第二部分的副标题是《从北京到哥本哈根》。
社论说:“多年来,华盛顿和北京都在向对方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来逃避各自在(气候变化方面)的责任。中国坚持要求美国在10年内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这在政治上和技术上都是不切实际的。很多美国议员要求中国必须实行有约束力的排放上限,但是中国对任何制定排放上限的要求持怀疑态度,中国认为这是对其管理本国经济自由的干涉。与此同时,两国都已意识到不采取行动抑制气候变化可能出现的灾难性后果。两国都在采取措施控制排放,这些行动可以为将来两国更积极的关系奠定基础。”
社论说:“中国已经开始实施严格的节约燃油和新建筑能耗标准。为了能够赢得在全球绿色工作上的竞争,中国加大了对发展太阳能、风能、城市高速交通体系和电动汽车的投资。对于奥巴马来说,他在气候变化上采取了与他前任不同的策略。他批准了新的汽车温室气体排放标准,提出对发电厂排放进行法规控制,还在他的经济刺激方案中纳入800亿美元,用于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技术。”
社论最后说:“两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前景是乐观的。一家美国公司将很快在中国建造一个太阳能发电厂,中国也同意在德克萨斯州帮助建造一个风力发电场。但是,美中两国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一起推动签署一个新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
本篇英文全文网址:
http://www.nytimes.com/2009/11/16/opinion/16mon1.html
****
以上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关键词:奥巴马,美国,中国,经济,安全,人权,哥本哈根,温室气体排放,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