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2:01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世界媒体看中国:经济与美国政治


世界媒体看中国:经济与美国政治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8:21 0:00

世界媒体看中国:经济与美国政治

10月18日星期四,中国政府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个季度,也就是今年7月至9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只有7.4%。

这一消息旋即成为世界媒体的中国新闻的热题。

*中国经济前景引发焦虑*

就法语媒体的有关报道而言,仅仅是看它们的标题,就足以显示出有关国家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不安和焦虑。

法国财经新闻网站Boursier.com的报道标题可以说是很典型:“中国经济在走向软着陆吗?”

在世界发达国家,也就是欧美国家经济吃紧甚至危机的时候,许多国家希望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从而带动世界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从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口有可能大幅度降低,这让发达国家感到担心。

在另外一方面,法国主要报纸《世界报》有关报道的标题则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减缓” 。

需要指出的是,世界媒体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所表达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今年9月,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率仅仅为1.9%,是两年多来最低的增长率之一。

物价增长缓慢,一方面是好事(谁都不喜欢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钱包迅速缩水);但物价增长缓慢也可能是坏事,甚至是比一时的通货膨胀还坏得多(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倒退,大家都没有钱了,或有钱的人也不大敢花钱了,导致物价增长缓慢,停止上涨,甚至出现下跌,也就是出现跟通货膨胀相反的所谓的“通货收缩”)。

1989年日本股市泡沫破灭之后,日本曾经经历了10年多的通货收缩。那种前景让世界各国的经济专家、政府官员不寒而栗。日本的经验显示,假如把通货收缩和通货膨胀都比喻为可能给人们带来伤害的野兽,那么,通货收缩就是一头比通过膨胀还难驯服的野兽。

*隧道尽头亮光乎*

中国政府公布的有关中国最新经济数据,在世界媒体当中引发一片忧虑之声。但世界媒体的有关报道也不是漆黑一片。

法国另一份主要报纸《费加罗报》星期四发表记者尤利·德斯内的报道,题目是:“中国显示三年多以来的最低增长率”。报道说:

“在中国还有三个星期就要召开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推出新的政治领导班子之际,中国政府发布了三年半以来的最低经济增长率数字。在过去一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只是7.4%。但9月份的有关数字也显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或许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恢复强劲增长。”

《费加罗报》的这种忧虑中抱有期望和希望的调子,在英语世界的媒体中也相当普遍。

例如,路透社的报道标题是:“最新数据显示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中国期待温和的增长恢复”。

美国经济新闻通讯社彭博通讯社的标题是:“中国经济:连续七个季度的增长放缓之后,出现经济加速增长的迹象”。

当然,话也可以说回来:即使是中国经济恢复强劲增长,中国经济也会继续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其中包括通过政府大举投资促成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通货膨胀、甚至恶性通货膨胀的前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中国和世界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中国经济结构扭曲、房地产市场泡沫进一步加大;内需不振依旧、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等等。

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中国政府领导人一直在跟这些严重的问题搏斗。搏斗的结果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必定产生重大影响。

*日本媒体相对悲观*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一个季度增长率降低到7.4%,也是日本媒体星期四的中国新闻热题。

日本主要工商新闻报纸《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标题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降低为7.4% 连续7个季度降低”。

日本另一份主要工商新闻报纸《产经新闻》网络版报道的标题很长,基本上就是一则短讯: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7-9月降低为7.4% / 日中关系恶化作为一个要因陡然上升 / 这是三年来最低的经济增长率”。

在今年9月明显是中国政府策动和鼓励的反日示威当中,中国许多城市出现示威者打砸日本企业或中国人拥有的日本汽车和日本牌子的财产的现象。示威过后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汽车在中国的销量猛跌将近50%。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商丰田汽车将从下星期一开始停产一周。另外,也有许多在中国经营的日本企业考虑缩小乃至撤出在中国的投资。

日本主要报纸《读卖新闻》星期四发表驻北京记者幸内康的报道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7至9月降低为7.4%,这个数字再次显明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从而使世界经济前景进一步增加了不透明。”

日本另一份主要报纸《朝日新闻》则发表记者吉冈桂子从北京发出的报道说:

“中国在上个季度经济增长率为7.4%,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降低不到8%。(假如是这样,)将是13年来,也就是1999年以来最低的经济增长率。…...”

吉冈桂子接着向日本读者提供了如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和展望:

“从11月8日开始,中国共产党将召开10年一度的大会,进行最高领导层更迭。胡锦涛政权推行改革,试图推进国内消费,从而使中国不再单纯依赖房地产投资和出口来缩小贫富悬殊,拉动经济增长,取得经济发展平衡,将中国从浪费资源的盲目高速增长转变为稳定可持续增长。胡锦涛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卸任。要想维持就业,不让失业问题大大动摇社会安定,他的继任者习近平看来也要继续推行这一路线。

*中国经济与美国政治*

中国经济在很多方面还处于封闭状态,招致其他国家政府和公司的抱怨。但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融入全球经济。所以,其他国家对中国经济状况非常关心,因为中国经济的好坏,也直接牵涉它们的利益。

在星期二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辩论中,中国也成为他们的一个激烈争辩的话题。下届美国总统职位的两位竞争者有关中国问题的尖锐交锋,眼下依然是美国媒体热议的一个话题。

跟许多美国媒体一样,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网注意到奥巴马和罗姆尼在辩论中提出的一个让许多美国人感到有很多话说的问题:

“罗姆尼指出奥巴马退休基金里面有在中国投资的公司,从而反击了奥巴马在外国投资方面对他的指责”。

在过去的大约30年里,美国政府和私营公司都鼓励员工更多地依赖市场而不是依赖政府和公司保障自己退休金。因此,千百万美国人将自己的退休基金投入市场,主要是投入股票市场,并期望以此获得更高的回报率。

在辩论中,奥巴马总统指责罗姆尼在中国大举投资,从而损害了美国人的就业。罗姆尼则反唇相讥,质问奥巴马总统是否检查过自己的退休基金投资组合,是否敢保证自己没有在中国投资。

这个问题让美国人很伤脑筋,也很动感情,所以,完全可以用中国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描写伤脑筋、动感情心态的绝妙说辞:“剪不断,理还乱。”

实际上,这也是牵涉经济全球化和当今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伦理的一个大问题。这个大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经济错综交织之际,投资者如何能确保自己的投资不会直接或间接地被用于支持独裁专制政权继续独裁专制、继续压制自由?

美国主要报纸《华盛顿邮报》的标题很明显地反映出这个问题“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罗姆尼、奥巴马都没有直面有关在中国投资的辩论的复杂情况。”

*苹果公司引发的问题*

显然,这种复杂的情况,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应当是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高级讨论课的讨论题,不适合总统候选人拿来辩论给美国全国观众看。

因此,星期二在主持奥巴马和罗姆尼辩论的时候,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资深记者坎迪·克劳利特意、刻意将复杂问题平民化,以便让这两位竞争下届美国总统的候选人展示他们的观点、思路、计划,好让美国选民作出判断和选择。

经过克劳利的平民化处理的问题是:

“IPad(苹果公司的平板电脑), Macs(苹果公司的电脑), iPhone如今都是在中国制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劳动力如此便宜。你如何说服一个美国大公司,好公司把制造厂迁移回美国?”

罗姆尼和奥巴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以及美国媒体的有关报道显示,这个非常平民化的问题对两位辩论者来说依然过于复杂,导致他们难以拿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罗姆尼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假如他当选总统,他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采取雷厉风行的措施,制止中国通过操纵货币汇率、人为地压低人民币汇率从而使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人为地低廉;另外,他要制止中国盗窃美国产权的行为。

奥巴马的回答则是:IPad、iPhone之类产品的组装工作都是低技术、低工资的工作,美国不需要竞争这样的工作,而是应当注重高端制造业,注重科学研究,注重教育投资,从而保障美国能持续出现苹果公司那样的领先世界的公司。

对这个看似简单、其实是高度复杂的问题,罗姆尼和奥巴马都竭力向美国选民提供了他们力所能及的最清晰和直截的回答。不过,在很多美国人、在很多美国选民看来,两位候选人的回答还是言不及义,隔靴搔痒,或隔山打牛。

但美国媒体普遍指出,在回答苹果公司的制造工作职位是否以及如何可以返回美国这个问题的时候,奥巴马可说是驾轻就熟--美国资深记者、美国之音的主管部门美国广播管理委员会主席沃尔特·艾萨克森在他的畅销书、苹果公司已故的总裁史蒂夫·乔布斯传记中详细记录了奥巴马早先和乔布斯有关这个问题的对话。奥巴马的回答是基于早先跟乔布斯的对话。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