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 海峡论谈 》主持人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週四针对拜登政府的中国政策发表重要谈话。布林肯在演说中指出,儘管俄乌战争仍在进行,美国将持续聚焦中国这个“对国际秩序最严重的长期挑战”、“塑造战略环境”约束中国,并对习近平主政下中共“对内更压制、对外更强势”的作为,包括新疆、西藏、香港、台湾与南中国海等问题表达关切。不过布林肯强调美国的“一中政策”没有改变,美国不寻求冲突或新冷战,不会遏制中国发展、也没有要试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布林肯提出拜登政府因应未来关键十年的三大策略是:“投资、结盟、竞争”。布林肯这篇演说究竟对北京释放出哪些信号?拜登政府最新出台的对华战略能否奏效?美中关系的下一步又将如何发展?
在美国加州洛杉矶附近的“尔湾台湾基督长老教会”造成一死五伤的枪击案嫌犯--周文伟,被警方证实是1953年在台湾出生、早年移民来美、并已成为美国公民的台湾外省第二代,他同时也曾经是拉斯维加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成员,并且在犯案前将多本纪录他反台独立场的所谓“灭独天使”日记寄给加州华文媒体和中共高层官员,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目前已经针对这起被认定为是具有政治动机的“仇恨犯罪”展开调查。
美国总统拜登史无前例在华盛顿会晤到访的东盟国家领导人,聚焦印太安全合作、南中国海领土争议以及缅甸人权等议题。美方官员在与东盟领导人会谈时还特别保留了一张空椅子,凸显对缅甸军政权的不满。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政策协调员坎贝尔(Kurt Campbell)证实,美方将与东盟领导人讨论台海局势,防止下一场“乌克兰危机”在亚太地区上演。中方则批评这次峰会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玩火",并指美国的印太战略是“亚太版的北约东扩”。究竟美国与东盟召开特别峰会是否”剑指“中国?东盟是不是美国印太战略围堵中国的一个缺口?在“亲美”与“亲中”之间,东盟各国又要如何"站队选边"?
正当全世界的目光仍聚焦在俄乌战争的同时,美国拜登政府正展开一连串动作回防印太地区。包括原本预定週四由国务卿布林肯发表的针对中国政策的演说,不过,由于布林肯突然新冠肺炎确诊为阳性,推迟了这场重要的对华政策演讲。与此同时,之前一度传出可能被无限期推迟的东盟领导人峰会,则是敲定下週在华盛顿登场,而拜登总统本人也即将展开他上任之后的首次亚洲之行,除了出访韩国和日本,也将出席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峰会。究竟布林肯预定针对中国发表的政策演说可能包括哪些重要的内容?第一次将在华盛顿举行的东盟峰会有何看点?拜登总统在俄乌战争之际出访亚洲,又向外界传达一个什麽样的讯息?焦点对话邀请两位来宾为大家深入分析。
全球首富马斯克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后发推文强调:“言论自由是民主体制的基石,而推特就像一座数位的言论广场”。美国互联网巨头亚马逊创办人贝索斯随即在推特上转发《纽约时报》记者傅才德有关马斯克的特斯拉电动车在中国涉及巨大商业利益的一条推文,质疑马斯克收购推特是否会让中国在推特这个“言论广场”上获得更多的影响力?究竟马斯克收购推特的目的为何?他未来计画做出哪些变革?善于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大外宣的北京当局是否会以特斯拉作为筹码来增加它在推特上的影响力?马斯克收购推特究竟是能促进言论自由?还是可能导致全球资讯战升级?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军事行动频频受挫,继日前俄军王牌战机苏-35在乌克兰第二大城哈尔科夫附近遭到击落之后,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也在上週遭乌克兰海王星反舰导弹击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军事行动频频受挫,继日前俄军王牌战机苏35在乌克兰第二大城哈尔科夫附近遭到击落之后,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也在上週遭乌克兰海王星反舰导弹击沉。战事初期,我们已经在节目中针对俄罗斯的坦克大军被乌克兰以各种反装甲武器歼灭的惨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北京当局坚持防疫“清零”,在上海採取严厉的封控措施,中国第一大城出现饥饿现象,导致民怨沸腾,与防疫人员冲突频传,更有不少市民与网友将上海的情况比喻为“文革2.0”,并将防疫人员称为“白卫兵”。美国《纽约时报》也指出:“中共严格的防疫清零政策恐怕将会变成另一场‘毛泽东式’的政治运动,就像1958年毛泽东的‘打麻雀运动’之后所造成的大饥荒一样,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究竟拿中共历史上的文革、大跃进、除四害、打麻雀运动来和目前在上海的防疫封控类比是否恰当?文革式的暴力防疫可能带来哪些灾难性的后果?相关发展是否可能伤害中国经济,加剧中共党内斗争,甚至影响习近平20大连任、并对美中关系造成进一步衝击?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开启了与中国的接触政策。50年后,美国许多学者都在反思接触政策为美国带来的利弊。我们今天来看看最近出版的一本叫做《美国第二:美国精英们是如何让中国强大的》的新书。该书讲述在美国开启了与中国的接触政策之后,美国的精英们,包括政界、商界和学界的领袖们,受到中国广大市场的诱惑,是如何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说客”,帮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让中国最终成了美国的对手。美国之音记者斯洋最近专访本书作者Mr. Isaac Stone Fish,他的中文名字叫做石宇。他曾在中国生活过6年,担任过《新闻周刊》(Newsweek)驻北京的记者。石宇在采访中表示,他“反共”,但并不“反华”。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4月1日登场的中欧领导人峰会,聚焦乌克兰问题。欧盟给中方的信息与美方一致,那就是如果中方协助俄罗斯将会招致后果。在此之前,中俄两国外长举行了乌克兰战争爆发后的首次会晤,王毅强调中俄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外交部发言人汪文彬重申“中俄合作无上限”。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欧峰会召开的前一天,中国刚刚在安徽屯溪召开阿富汗邻国外长会议,除了与塔利班、伊朗和巴基斯坦的代表外,也特别邀请美国和俄罗斯代表参加,筹组“美中俄”磋商机制。
俄罗斯总统普京入侵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进入第二个月,俄罗斯国防部宣称俄军在乌克兰“第一阶段”的军事行动已经完成,接下来将主攻东部的顿巴斯地区。与此同时,俄罗斯军队陆续传出重大损失,包括大型登陆舰被击沉以及多名高级指挥官阵亡。
俄罗斯总统普京入侵乌克兰届满一个月,美国总统拜登展开欧洲之行,分别出席北约、七大工业国集团以及欧盟领导人三场峰会,并将前往波兰与波兰总统杜达单独会晤。拜登总统在布鲁塞尔举行的记者会上痛批俄罗斯在乌克兰进行的是一场“大屠杀”,并表示北约从未如此团结。拜登总统也再次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喊话:如果对俄罗斯提供援助可能面临后果!另一方面,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在北约峰会上发表视频演说,除了指控俄罗斯军队使用磷弹,泽连斯基也呼吁北约对乌克兰提供无限制的军援。与此同时,也传出泽连斯基考虑与习近平也举行会谈。美国与欧洲盟友展现高度团结之际,究竟达成哪些“抗俄援乌”的具体协议?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周三通过视频向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发表演说,泽连斯基形容乌克兰此时就像是美国的“珍珠港时刻”,也像美国的“911时刻”,他并再次要求在乌克兰上空设立“禁飞区”,或采取替代方案对乌克兰提供高性能的战机。拜登政府和北约曾表示,设立“禁飞区”将导致美国与北约与俄罗斯直接发生军事冲突,从而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此外,波兰虽然愿意提供乌克兰所需的米格-29战机,但这项提议一直未能实行。泽连斯基在国会发表演说后,白宫随即宣布追加8亿美金军援,包括敏感的防空系统与无人机,拜登总统本人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普京为“战犯”。究竟设立“禁飞区”为何如此困难?美国这批最新的军援能否有效协助乌克兰?
一年一度的中共“两会”闭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会上被问到对乌克兰局势的立场。由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人道灾难与国际制裁,有分析人士认为,现在真正能影响普京决定的可能就是习近平,因此中方的立场格外受到关注。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愿意和国际社会一起为重返和平发挥积极作用,支持俄乌双方克服困难进行谈判,谈出和平的结果,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中方都支持和鼓励。他并强调,目前世界经济受疫情衝击等影响已经很艰难,有关制裁会对世界经济复甦造成衝击,对各方都不利。在此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法国和德国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时呼吁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俄军对欧洲最大核电厂“札波罗热”(Zaporozhye)发起攻击,现场监视器画面显示,砲弹击中核电厂后炸出火花。此外,俄军也持续向首都基辅推进、并对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狂轰滥炸、东南方港口城市马立波遭到亲俄叛军包围、南方的战略重镇赫尔松则是宣告沦陷。不过乌克兰军方证实击毙了俄军中央军区第41军团少将副指挥官--苏霍维斯基 (Andrei Sukhovetskiy),重挫俄军士气。
俄罗斯总统普京全面入侵乌克兰,继轮番空袭首都基辅之后,坦克也陆续开进各大城市,并且攻佔了切尔诺贝尔核电厂,欧洲陷入自二战以来“最黑暗的时刻”。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宣布新一轮制裁措施,英国、欧盟、澳大利亚、日、韩与台湾也陆续加入制裁俄罗斯的行列。正当全球纷纷谴责、制裁之际,中国外交部却一再迴避中国是否认定俄罗斯行动是“入侵”的问题,外长王毅也称理解俄方在安全问题上的“合理关切”,中国海关总署并发出公告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甚至派出解放军军机进入台湾的防空识别区。
北京冬奥会即将闭幕,目前金牌总数由挪威暂居第一、德国第二、美国第三、主办国中国排名第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赛前表示,北京冬奥会顺利举办就是成功;美国《纽约时报》的评论文章也认为,本届北京冬奥会凸显中共对权力的牢固掌控,无论拿下多少面奖牌,中国都已遥遥领先,堪称北京的一次“胜利”。不过中国问题专家、美国纽约大学荣誉退休法学教授孔杰荣(Jerome A. Cohen)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指出,在中共全面禁止运动员发声的情况下,现在说北京“赢了”言之过早,像是瑞典与德国的金牌选手在返国之后便接连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提出批评。
北京冬奥奖牌数目前由欧洲国家暂居榜首,俄罗斯(ROC)第二,美国排名第七,领先主办国中国。而从比例上来看,亚裔选手在这次北京冬奥会上可以说是大放异彩,不过在美中关系紧张的气氛之下,美籍华裔选手们的表现与言论受到各界严格地检视:像是在美国受训却代表中国出赛的中美混血滑雪女将谷爱凌Eileen Gu、在赢得金牌后却因为国籍问题引发争议;而美国史上第一位华裔男子花样滑冰金牌得主--陈巍 Nathan Chen,在短曲项目完美演出、打破世界纪录,却被中国网民挖出他曾经发表同情新疆人权状况的言论,并在上一届冬奥会选用了“毛时代的最后舞者”作为他的比赛曲目,而被中国网民贴上“辱华”标籤。
香港政府与专家表示第5波新冠疫情来势汹汹,特首林郑月娥紧跟北京当局的“动态清零”政策,颁布严格的防疫规定。数以万计的民众遭到隔离围封、逾百家银行暂停服务、民生物价与中小企业大受影响,甚至对国际航班起动“熔断机制”。
中共当局希望藉由北京冬奥会盛大的开幕式扭转因疫情与人权问题受损的大国形象,同时发动一系列对台统战:包括央视在转播时以“中国台北”称呼台湾的代表团,受邀出席的前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对中华民族两度举办奥运感到光荣;此外,台湾滑冰女将黄郁婷将身穿中国队队服的影片放到社交媒体上引发争议,多位知名的港台歌手齐声献唱北京冬奥会主题曲“一起向未来”,也被质疑是否沦为统战工具。体育是否真能不分国界?奥运会为何总与国仇家恨难分难解?北京冬奥是否成为了两岸与国际政治的竞技场?中共的大外宣和对台统战又能收到什么效果?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