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0:55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中国对美遭受恐怖袭击的反应分析 - 2001-09-18


自从上星期二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以来,除了中国政府之外,许多中国老百姓也通过多种方式向美国人民表达了他们的慰问,同时也谴责恐怖主义行径。据报道,许多中国网民在网上聊天室和网上论坛发表评论,认为上星期二的袭击是美国的傲慢应该受到的打击。那么,持这种观点的人究竟有多大的比例呢?香港中文大学丁学良教授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说得客观一点,恐怕只能代表那些大多数愿意在网上发表意见的中国的青年人、或者是中年人的意见。我觉得没有根据来说它能代表中国社会大部份人的观点。我认为这两者之间差别很大。�

*一个中方电视台代表团不寻常的反应*

不过,虽然网络上的观点不足为凭,但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些中国人在这次事件中持幸灾乐祸的态度。据法新社和一些中文网站的报道说,一个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来访的中国地方电视台代表团由于部分团员在看到电视播报有关这一事件的报道时鼓掌欢呼而被美方提前结束了访问行程。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呢?

香港中文大学的丁学良教授说:�我想,这个报道我是看到了英文、中文的。现在在细节上还没有完全得到证实。也许会有这件事情的。我想,即便这件事情是像现在媒体上报道的那个情况,我们也应该比较客观的看它。首先就是说,这个代表团的人选是些什么人,我们不是很清楚。也许他们有些人已经有大学文凭甚至研究生文凭,地位也挺高的。但是,据我所知,在中国做电视的这些媒体中间的很多人,可能是文化有,识字有,但是读过多少书,有多少知识,多少严肃的知识,我不敢给予很高的评价。同时,也要考虑到即使这是美国政府邀请的人,但是这个人选是不是体现了中国电视界最优秀的分子,我完全没有这样的信心。因为毕竟最后选上还要通过中国地方政府,还要通过至少是他所在的那个电视台的批准。也就是说,领导喜欢的人恐怕才能去得成。领导不喜欢的人,比较有独立头脑的人,恐怕去不成。�

丁学良教授还认为,这一事件还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对人的基本道德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他说:�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假如这是美国的人跑到中国来,如果说他本来对中国就非常不喜欢,对中国政府很批评,对中国的政策很敌视。那么他在中国期间比如说看到中国受到一次打击,也许他内心里也有点幸灾乐祸,但在表达方面他可能比较成熟。因为他知道这是在一个作客的环境,而且你是对方付钱请你来的,那么你当然应该注意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礼节和分寸。我想,这个在中国大陆,由于 1949 年以后历次的政治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对人的基本道德、中国传统道德的冲击和扫除,我想文革以后一代一代的人,包括我自己本人在内,基本的这些道德修养、文明修养这些方面都很欠缺,这种欠缺可以举出无数的例子出来。这一次的话,我想,它只不过是在突变的时候,在受害国家这里,而且是作为对方付钱请来的客人有了这样的表达,在全世界面前被耻笑。我想,人们在很多年里都不会忘记这件事情。�

需要指出的是,据中新社报道,中国这个记者团否认法新社的这一报道,认为它不符合事实。

* 98% 同情 美国人民 *

丁学良教授还认为,只要具有同情心的中国老百姓目睹了这次恐怖袭击造成的惨状,他们一定会对美国人民表示同情的。丁教授说:�人有同情之心嘛。我想,只要中国的普通百姓看到这次的袭击使一些并不对美国政府的一些政策、外交政策或者是国内政策不负任何直接责任的普通民众,怎样的丧失生命,他们的家人、他们的亲人怎样受到震撼和痛苦的那些镜头,我想任何一个有普通良心和同情心的人,看了这个东西以后,都不会说这些人应该为美国政府的政策而付出生命这么惨重的代价。我想这是两回事。�

事实的确如此。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 9月 13号就美国发生恐怖事件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 98%的民众认为美国人民值得同情,中国应该在美国需要援助时向美国提供帮助。不过,也有 45% 的民众指出,美国政府应当反省并调整其现行的单边霸权外交政策。正如丁学良教授所说的那样,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这次恐怖袭击事件的反应都和美国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别。

*思考恐怖主义的根源和铲除 *

事实上,已经有许多中国人从向美国人民表达同情和谴责恐怖分子转入更深入的思考,他们提出了各种问题,对这次恐怖袭击事件进行反思。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他的学生都在思考如何铲除恐怖主义以及找出恐怖主义的根源这些问题。

李希光说:�大家在思考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铲除恐怖主义?它的根源在哪里?这个是非常大的问题。那么,为什么那些恐怖分子他不来进攻中国,不进攻法国,不进攻日本。为什么要进攻美国?那么,当然也讨论这和美国在中东的政策很有关系,它长期以来偏袒以色列。当然,布什上台以后采取的政策也比较强硬,在外交政策上非常强硬。造成了阿拉伯人这种心理。他为什么庆祝,他把美国人就当成他的敌人,当成以色列人啦。所以,它可能就是凭这个心理去庆祝的。�

李希光教授指出,他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什么样的行动算是恐怖主义?他认为,这个问题存在着争议,因为它牵涉到一个恐怖主义的定义问题。李希光教授说:�任何伤害老百姓的、伤害平民的行动都是恐怖行动,无论它是个极端宗教组织或者是一个政府,或者是一个国家。那么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呢,我的学生就问了,在海湾战争的时候,那是一个政府发动的一场战争。那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有 20 万伊拉克老百姓被美军打死。另一种说法是 5 万 6 千人。不管怎么样,那一种国家发动的恐怖行为该不该受到谴责?他们提出这种问题,这也让我有很多思考。就是说,如果说是阿拉伯人或者是有些伊斯兰极端组织发动的杀害平民的行动叫恐怖,那么,国家行为、政府行为,发动战争,杀害平民,算不算恐怖?所以这就是对恐怖主义的定义问题。�

那么,恐怖主义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是否只要是有平民受到伤害的行动都应该算作恐怖行动呢?

* 带有政治目的的行动 *

SRI国际研究所战略研究顾问卡彭特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对恐怖行动的定义是这样解释的。卡彭特说:�恐怖行动是指一种主要带有政治目的的行动。它是针对一个国家或者这个国家的公民采取的行动,目的是体现其政治要求。杀人显然是恐怖分子为了展示威力而必须做的一部分,但是这必须是以达到政治目的为前提。如果一艘商船被海盗抢了,其中也有人被杀害,这种行动就不算恐怖行动,因为海盗的杀人动机是抢钱财,而不是政治性的。对于恐怖分子而言,无论他们对无辜的平民造成多大损害或是袭击军事目标,他们的主要目的都是让那个国家知道,他们仇恨这个国家。�

那么,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攻打伊拉克造成平民伤亡是否如同李希光教授的学生在讨论时提出的那样应该算是国家恐怖主义行动呢?卡彭特认为当然不算。卡彭特指出:�海湾战争是美国号召发起的。因为伊拉克首先在没有任何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在和平年代入侵科威特,因此才使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起攻击。� 卡彭特认为,就连伊拉克在对科威特的入侵中造成了平民伤亡,那场战争也不能算做恐怖行动,而只能算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军事入侵。何况多国部队后来的正义战争了,这和恐怖主义行动完全是两码事。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