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2:07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美国华裔作家写小说颂扬六四英雄


16年前的星期六,也就是1989年6月4号,一名中国男子出现在北京的大街上,面对面站在一列前往天安门广场驱散民主示威学生的坦克车队前面。这个在世界各地电视上广泛播出的画面是天安门事件最突出和持久的镜头之一。直到今天还没有人知道这个勇敢的年轻人是谁,他的命运如何。本台记者采访了一名华裔美国作家,他的小说《天子》以天安门事件为背景虚构了这名年轻英雄的经历。

16年前,当电视报导将北京天安门学生民主示威的景象带到陈泰伦在纽约的家中时,他只有17岁,过着美国青少年典型的生活。

陈泰伦说:“我很困扰,在某种意义上我也感到很内疚,因为这些孩子看上去跟我没有两样,然而我在这儿过着非常舒服的生活,他们在那儿,为我有生以来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而战。”

陈泰伦一岁的时候,陈家举家从台湾移民到美国。他象一名美国男孩那样长大,做美国男孩 做的事情,如打棒球、送报纸挣零花钱等。他说,他直到看到北京发生的六四事件后才和自己的文化传统联系起来。

*六四震撼华裔少年*

陈泰伦说:“这件事太震撼人心了,这使我第一次有了我是中国人的感觉和理解,至此为止,我在全部生活当中基本上忽略了我和世界另一边的联系。这也是第一件令我震撼、困惑、警醒和不安的世界历史事件,我一直没有能够忘怀,27岁、28岁的时候我开始写这本书。”

《天子》在2002年出版,描述了三个主要人物的生活故事。这三个人物中,两个是虚构出来的,一个是真实的。主人公是那个面对坦克的年轻人,名叫“小弟”。在小说中,他是一个刚刚在美国学习完返回北京的文静书生,他接触过西方世界,因为对中国的政治压迫不满而加入了民主示威。

第二个主要人物是男主人公的哥哥,这是一个与主人公形成对照的人物、一个思想狂热的军人。他受命抓获小弟,部署坦克,维持秩序。

第三个人物是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邓小平,在陈泰伦的书中,邓小平一生致力于革命以及建设一个更强大的中国,然而同样是他,下令使用军队和坦克杀害数百名、甚至可能是数千名中国人。

*两种文化不同感受*

陈泰伦说:“我为什么这么在意天安门事件呢?我觉得,作为一名华裔美国人,我们被迫过着两种生活。我们既是美国人,也是中国人,我们试图混合文化和历史。我们试图擅长两头。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趣、但有时也非常令人困惑的情况。我感到历史的一面对个人发展来说只会提供帮助。我绝对认为作家必须写出在感情上和心理上最最让他们有冲动的东西。”

为了在他的小说中再现1989年的中国、一个陈泰伦毫无所知的世界,他对中国这个国家以及中国人进行了两年的研究。1999年春天他第一次到了北京,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去闻个味道,找个感觉,感受一下这个城市。他说,他觉得他跟北京能够联系起来,他的祖父母都出生在那里。但是到头来他觉得,就他对小说中所要处理的事件的看法而言,他的美国背景同样重要。

陈泰伦说:“作为一个美国人,一个华裔美国人,我有一种感情纽带和文化纽带,但是我是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下长大的,一点拘束都没有,我感到我有处理这个主题的自由,我能够以别人不能的方式写它,一些和事件太接近的人也许反而无法谈论它。”

*为写小说辞去工作*

陈泰伦在大学学的是创作,从迈阿密大学得到了艺术硕士学位。他在为写作成功而奋斗的过程中做过很多杂活,包括凭借他的大块头在酒吧或者夜总会维持秩序,专门负责撵走滋事分子。他开始写《天子》的时候是纽约一家大出版社营销网站的负责人。但是他在得到小说的预付金后,决定辞去工作,专职写作。

陈泰伦说:“我妈很不高兴,她很不乐意我辞去工作。但是在九一一以后,许多人突然在做这些改变生活的决定,因为怎么说呢,以后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我想做我眼下最喜欢做的事。”

除了写作外,陈泰伦还在纽约城市大学的利曼学院教授英语和创作。他说,他正在拼命写第二部小说,这本书描述二战日本占领中国期间中国人的生活。

VOA卫视(直播)

请稍等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 中国各地展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习近平为何不安?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5:53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4/19【时事大家谈】拜登要对中国钢铝产品加税三倍,北京怎么办?北京当权者制造全球混乱?美国如何让它付出代价? 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先生; 中国时政评论者王海南博士;主持: 陈小平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