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1:44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

中国自主创新运动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正在自上而下地推行自主创新运动,试图实现由廉价的成本型制造中心向技术型制造中心的转变。观察人士表示,虽然中国领导层已经认识到这种转型不仅涉及到改变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模式,也涉及到政治制度、管理体制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创新,但是一党专制的政治体制及其意识形态,必然使这种深刻的社会转型面临许多艰难的挑战。

*从上至下强调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眼下在中国正成为一个时髦的名词。上至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下到各级地方官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最近都喜欢把“自主创新”挂在嘴边。官方媒体说,自主创新是中国共产党16届5中全会综合分析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后做出的判断,是一项具有划时代特徵的战略决策。

谈到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官员常常引述下列事实:目前中国已经有100多种工业制成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在国际分工中,大部份“中国制造”还处于加工环节。一方面,过去20多年傲人的经济增长所形成的强大的生产能力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但是另一方面,出口8亿件中国衬衫才能换回一架波音飞机,使“中国制造”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这种尴尬促使中国领导层提出从廉价的成本型制造中心向技术型制造中心转型的雄心勃勃的计划。

*胡星斗:不重视对引进技术消化创新*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胡星斗长期致力于中国问题学研究,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过去以急功近利的心态不断引进国外技术,但却不重视对这些技术进行消化和创新。

他说:“我们国家每花1块钱引进先进技术,仅仅化4分钱、现在是花7分钱用于对这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而在日本和韩国,一般都是花1块钱引进技术,就要花8块钱左右对这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提高,而中国仅仅花7分钱。这可能和中国的整个体制有关吧。”

胡星斗教授说,国有企业一般不重视如何形成自主的品牌,中国99%的国营企业连一个专利都没有。

*自主创新应涉及政治文化等社会领域*

说到体制问题,观察人士注意到,中国领导层似乎已经意识到,实现自主创新的转型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和技术方面的问题。新华社一篇评论文章指出,自主创新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首要是观念创新、理论创新。

胡星斗教授认为,自主创新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他说:“自主创新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很早就提出科教兴国的口号,最近又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概念,这些提法都很好,但是如果没有配套的改革,这些提法和战略都会流于形式。”

胡星斗教授举例说,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强调死记硬背,现行的经济体制造成条块分割,行政垄断,目前的官僚体系在许多方面扼杀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这些都阻碍整个社会的自主创新。

*一遇到政治改革便倒退*

美国汉密尔顿学院中国问题专家李成教授也认为,自主创新除了科技方面的含义之外,还应该有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考虑。

他说:“胡锦涛上台以后也提出了政治改革的各种说法,他在今年访问美国,去年访问欧洲和澳洲时都提出了中国式的政治改革,但具体内容并不是很清楚,大概包括党内民主,基层选举,更多地强调法制建设和公民社会的形成这四个方面。”

但是观察人士注意到,一旦涉及到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自主创新,问题就出现了。华盛顿邮报举例说,今年4月胡锦涛敦促各级政府官员要倡导文化方面的创新,但是同时,有关当局却下令把20多件官方认为有政治问题的艺术品从北京举行的一次画展中撤下去。

同样,今年5月,中国政府下令禁演出现1989年天安门事件画面的电影“颐和园”,尽管这部电影获得了参加今年加纳电影节的提名。

华盛顿邮报的文章指出,看来官方倡导的自主创新只希望创造出新型科技产品,而距离观念和文化方面的创新还相差甚远。

*民主法治基础上学术自由是前提*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胡星斗指出,即便是科技方面的自主创新也需要土壤,它离不开政治和文化的制约。

他说:“是否能保障人们的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非常自由的学术环境,那么自主创新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学术自由确实是前提,但是学术自由又奠基于整个国家的平台制度,就是说必须要建立民主法制这样一个基本的平台制度。”

VOA卫视(直播)

时事大家谈
请稍等
嵌入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南非要求台湾代表处迁址,两岸外交博弈升级?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1:36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