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
中国上个月实施了神舟10号载人航天飞行,朝七年内建立永久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分析人士说,中国应该与美国和国际社会合作,共同探索太空。
今年 6月11号,载有三名宇航员的中国神舟10号飞船腾空而起,两天后按计划与天宫一号对接。宇航员们在这个临时空间站上逗留了13天后,6月26号安全返回地面。
这次载人航天飞行和对接任务的实施是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在太空建立自己的永久空间站的重要一步。
*德宾参议员:期望中国与美国合作探索太空*
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导人之一、来自伊利诺伊州的民主党人德宾欢迎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并期望中国能与美国和国际社会展开合作。
德宾:“太空里的空间很大。如果我们国家之间可以合作的话,我们就能运用彼此获得的成果。美国在太空领域获得了巨大成果,现在其他国家也在寻求这么做。我认为大家把获得的知识综合在一起,能带来一个更安全的世界 ,彼此之间也能建立起一个更有建设性的关系。”
中国是除美国和俄罗斯之外有能力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第三个国家。美国在2011年停飞航天飞机之后,将接送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的任务交给了俄罗斯。但是俄罗斯太空运载火箭近年来不断发生事故,为未来宇航员的接送任务蒙上阴影,也突显了航天事业国际合作的意义。
*贝茨:国际合作符合中国利益*
美国华盛顿智库国家政策中心总裁斯考特-贝茨(Scott Bates)说,航天领域的合作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贝茨:“独自实施航天计划将耗费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美元。这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要面对一些重要问题,包括仍然有亿万人口生活贫困,污染状况严重,未来经济发展难以预测。我想问的问题是,面子到底有多重要?你真的要独自走这条路来证明自己有这样的航天能力吗?你能否做一个建设性伙伴来体现中国在世界应有的位置呢?中国是想单干、实施自己的一套规则,还是要跟几十个国家一起,讨论探索太空、南中国海主权争议和合理使用资源等重要议题呢?”
美国与俄罗斯在1990年代初达成协议建立国际空间站。迄今为止,国际空间站的伙伴国还包括日本、加拿大和欧盟多个国家。中国曾表示过加入国际空间站的愿望,但由于美国等国家的反对而未能如愿以偿。
*成斌:美中缺乏互信妨碍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
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太空安全问题专家成斌说,政治上缺乏互信是妨碍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的主要因素。
成斌: “当前,美国和中国不是敌人,强调这一点很重要,但我们不是盟国, 有时我们连朋友都不是。太空政策成了彼此猜疑的一种表现。我们现在还谈不上载人航天领域的合作,因为这样的合作涉及的问题很多,涉及很多政治因素, 并要求彼此高度信任。我们在地球上建立好互信之前,无法在太空展开如此高层次的合作。”
中国军方将太空视为一个重要的军事领域,并一直控制着国家的航天事业。基于安全理由,美国国会2011年通过一项法律,禁止美国航空航天局与中国的航天部门合作。
传统基金会的成斌认为,未来美中合作发展太空事业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中国必须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做出改变。
成斌 :“未来有没有彼此合作的可能性呢? 有的,但会有网络领域知识产权的问题,人们担心跟中国合作是否导致有关资讯被盗窃。另外一个问题是航天工业的标准。中国与外国彼此之间的太空合作不多。中国航天政策的决定由谁作出,如何作出,外界并不知道。这要怪中国。中国的太空项目和航天机构相当不透明。”
*中国航天计划是强国战略一部分*
中国似乎不打算改变其太空政策,并下定决心独自发展太空事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在与神舟10号三名宇航员通话的时候说,中国的太空计划是增强国力战略的一部分。
习近平: “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美国华盛顿智库国家政策中心总裁斯考特-贝茨(Scott Bates)认为,独自发展太空事业看来是中国领导人作出的一项政治决定。
贝茨:“这关系到资源分配与工作重点。我感到中国的太空事业跟面子有很大关系,以显示党在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如果这是他们的重点,如果几千亿美元不必用在发展中国内陆地区,而是要送到外空去的话,那就由他们去吧。作为美国的一名战略家,我会对他们说,祝你们好运,继续前进吧,我们在太空见。”
美国和中国高层官员这个星期在华盛顿举行新一轮战略对话。双话将涵盖涉及双边关系的多个领域,包括网络和太空领域的安全。
今年 6月11号,载有三名宇航员的中国神舟10号飞船腾空而起,两天后按计划与天宫一号对接。宇航员们在这个临时空间站上逗留了13天后,6月26号安全返回地面。
这次载人航天飞行和对接任务的实施是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在太空建立自己的永久空间站的重要一步。
*德宾参议员:期望中国与美国合作探索太空*
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导人之一、来自伊利诺伊州的民主党人德宾欢迎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并期望中国能与美国和国际社会展开合作。
德宾:“太空里的空间很大。如果我们国家之间可以合作的话,我们就能运用彼此获得的成果。美国在太空领域获得了巨大成果,现在其他国家也在寻求这么做。我认为大家把获得的知识综合在一起,能带来一个更安全的世界 ,彼此之间也能建立起一个更有建设性的关系。”
中国是除美国和俄罗斯之外有能力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第三个国家。美国在2011年停飞航天飞机之后,将接送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的任务交给了俄罗斯。但是俄罗斯太空运载火箭近年来不断发生事故,为未来宇航员的接送任务蒙上阴影,也突显了航天事业国际合作的意义。
*贝茨:国际合作符合中国利益*
美国华盛顿智库国家政策中心总裁斯考特-贝茨(Scott Bates)说,航天领域的合作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贝茨:“独自实施航天计划将耗费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美元。这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要面对一些重要问题,包括仍然有亿万人口生活贫困,污染状况严重,未来经济发展难以预测。我想问的问题是,面子到底有多重要?你真的要独自走这条路来证明自己有这样的航天能力吗?你能否做一个建设性伙伴来体现中国在世界应有的位置呢?中国是想单干、实施自己的一套规则,还是要跟几十个国家一起,讨论探索太空、南中国海主权争议和合理使用资源等重要议题呢?”
美国与俄罗斯在1990年代初达成协议建立国际空间站。迄今为止,国际空间站的伙伴国还包括日本、加拿大和欧盟多个国家。中国曾表示过加入国际空间站的愿望,但由于美国等国家的反对而未能如愿以偿。
*成斌:美中缺乏互信妨碍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
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太空安全问题专家成斌说,政治上缺乏互信是妨碍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的主要因素。
成斌: “当前,美国和中国不是敌人,强调这一点很重要,但我们不是盟国, 有时我们连朋友都不是。太空政策成了彼此猜疑的一种表现。我们现在还谈不上载人航天领域的合作,因为这样的合作涉及的问题很多,涉及很多政治因素, 并要求彼此高度信任。我们在地球上建立好互信之前,无法在太空展开如此高层次的合作。”
中国军方将太空视为一个重要的军事领域,并一直控制着国家的航天事业。基于安全理由,美国国会2011年通过一项法律,禁止美国航空航天局与中国的航天部门合作。
传统基金会的成斌认为,未来美中合作发展太空事业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中国必须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做出改变。
成斌 :“未来有没有彼此合作的可能性呢? 有的,但会有网络领域知识产权的问题,人们担心跟中国合作是否导致有关资讯被盗窃。另外一个问题是航天工业的标准。中国与外国彼此之间的太空合作不多。中国航天政策的决定由谁作出,如何作出,外界并不知道。这要怪中国。中国的太空项目和航天机构相当不透明。”
*中国航天计划是强国战略一部分*
中国似乎不打算改变其太空政策,并下定决心独自发展太空事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在与神舟10号三名宇航员通话的时候说,中国的太空计划是增强国力战略的一部分。
习近平: “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美国华盛顿智库国家政策中心总裁斯考特-贝茨(Scott Bates)认为,独自发展太空事业看来是中国领导人作出的一项政治决定。
贝茨:“这关系到资源分配与工作重点。我感到中国的太空事业跟面子有很大关系,以显示党在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如果这是他们的重点,如果几千亿美元不必用在发展中国内陆地区,而是要送到外空去的话,那就由他们去吧。作为美国的一名战略家,我会对他们说,祝你们好运,继续前进吧,我们在太空见。”
美国和中国高层官员这个星期在华盛顿举行新一轮战略对话。双话将涵盖涉及双边关系的多个领域,包括网络和太空领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