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54 2024年12月5日 星期四

预测拜习会:有合作,也有各说各话


资料片: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20国集团峰会期间举行面对面会谈前伸手握手。(2022年11月14日)
资料片: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20国集团峰会期间举行面对面会谈前伸手握手。(2022年11月14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睽违7年将前往美国出席亚太经合会峰会(APEC)并会晤美国总统拜登,连日来,中国舆论从官方媒体到知名博主都表达积极态度。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出美中双方都对此次元首见面有所期待,希望能降低彼此间已经持续一段时间的紧绷态势。

就在中国外交部证实习近平将于11月14日至17日赴旧金山举行美中元首会晤,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会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中国官媒一连发表多篇文章,宣传此次会晤的重要性。

拜习再会 中国官媒态度积极

中共党媒《人民日报》的国际评论专栏“钟声”11日以《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发展中美关系》为题发表文章,称拜习会对推动中美关系真正稳下来、好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对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

文中强调,历史一再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美方有人炒作“对华接触失败论”背离历史真相。并称美方将中国定位为“最主要竞争对手”和“最重大地缘政治挑战”不符合事实,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相比“钟声”此前文章,多为疾言厉色地批评美国,例如《美国“战争成瘾症”给世界带来灾难》或《甩锅推责解决不了美通胀难题》等,似可看出不小的差异。

同一天,官媒新华社标题则为《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 领航亚太发展繁荣新程》。

官媒报导之外,“战狼”形象鲜明的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也在微博发文称中美两国和全球舆论都期待这次会晤,希望它能对稳定两国关系产生作用,因为“中美关系怎么走,必将对整个国际政治的氛围产生深刻影响。”

以反美言论著称,拥有323万粉丝的另一名知名博主司马南则是维持一贯论调,在11月10日发文批评美国是要构建对中国压迫、冷淡的关系,“在尽量不与中国激烈冲突的情况下,让中国的发展熄火,逐渐自我窒息。”

李尚福遭解职 学者:扫除美中军事交流障碍

位于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研究项目主任李明江认为,从上述舆论铺陈可以看出,美中两国都对于高层互动的恢复和延续抱有期待。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危机管控,两国共同处理可能出现的冲突。李明江分析,先前是美方积极寻求恢复因美国众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而中断一年多的高层军事互动,但中方态度冷淡;但近期出现了微妙变化,因为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遭解职,反而替两国军事互动扫除障碍。

李明江告诉美国之音:“之前解除职务的部长(李尚福)因为(向俄罗斯采购武器而遭)美国制裁,没有办法跟美国军方高级别的官员直接交流。这个障碍现在没有了,就是在两国关系总体出现稳定的大氛围下,两军的高层交流就相对比较容易。”

李明江指出,美中军机、舰近期接连在南中国海跟西太平洋靠近台湾的海空域发生近距离接触并互相指责危险动作,提高了擦枪走火的风险,也更凸显高层军事交流的重要性。

台湾问题绕不开 预计仍将各说各话

除了军事互动之外,另一个美中元首峰会绕不开的敏感议题是台湾。

台湾国安会秘书长顾立雄在11月13日举行的一场简报会中指出,台湾问题跟科技管制议题已成为美中战略竞争的基本格局,他认为美方在此议题上无法让步,可预期的是,双方将会再次表达各自立场,各说各话。

拜习直接对话 双方各取所需

在彼此谈判前提获得满足之后,顾立雄分析,拜登政府积极想要安排元首峰会的主要原因是对于习近平一人统治下,极为不透明的情况感到担忧,所以除了透过国务卿布林肯等高阶官员展开对话,更要透过峰会直接了解习近平的想法,也直接把话说给习近平本人听。

另一方面,习近平面对国内经济不振等问题,也需要这一场峰会,对内对外展现他与拜登平起平坐、相互抗衡的态势。

位于南台湾嘉义的南华大学欧洲研究所助理教授孙国祥同样认为,经济压力确实是促使习近平决定与拜登见面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所面临的不仅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还有俄乌、以哈战争等地区冲突,让中国投资在“一带一路”战略上的资金更加难以回收。

孙国祥分析,中国当初规划一带一路建设,都是以世界和平为前提,预判其对于沿线贫穷国家的长期投资都能得到回报,但如今看来,相比这些地缘政治上高度不稳定的区域,中国经济还是需要美国市场。

放大来看,孙国祥说,虽然美中之间复杂的结构性议题不可能透过一次会晤全盘解决,但光是拜登跟习近平能够再次见面,就已经让包括美中彼此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松一口气。

孙国祥告诉美国之音:“这一次拜习会是给世界一个喘息的机会,世界上现在纷争不断,包含缅甸北方的战事,其实(让)中国也受到了某一些的压力,这种地缘政治断层线不断地在爆发,那其实美国也有这种备多力分的压力。”

气候变迁、AI治理 或成美中合作亮点

孙国祥形容,此次拜习会需要处理的可谓是“全光谱”、“包山包海”的繁杂议程,相对于上述难解的国际政治议题,共同应对气候变迁以及人工智能(AI)治理,诸如限制AI技术武器化和军事化等议题,较可能成为此次实质的亮点。

位于台北的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一逵在以电邮回复美国之音访问时表示,美中之间的贸易跟民间交流可能在元首见面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为这不仅对美国选举与中国应对内部问题都有益处,美中两强在印太地区竞争态势的降温,也有助提升各界对于投资印太的信心。

杨一逵分析,在贸易层面,美方将再次强调“经济上不寻求与中国脱钩”而在高阶芯片领域,中国则会想要讨论美国的“小院高墙 (Small Yard, High Fence) ”政策,但他认为美国不会让步。

此外,杨一逵认为如何控管鸦片类药物芬太尼(fentanyl)的制造与化学原料供应链网络,也会是议题之一。美国在6月间起诉了4家中国制造芬太尼化学原料的公司。

回到安全领域,不仅俄乌战争、以哈战争预计都将排入议程,中国也可能对美国强化印太军事同盟提出讨论,但美国同样不会让步。

杨一逵在电邮中指出:“预计美国在其印太军事同盟强化的手段上不会退让。中国海上民兵的灰色地带袭扰,与菲律宾海警队之间的“碰撞”预计将朝降温的方向来讨论。”

综上所述,杨一逵认为,在拜习会后,美中关系并不会有突破性的变化,高度竞争仍将持续;不同的是,在竞争中保持对话与维持护栏机制,控管危机。他同时强调,对话不代表让步,对美国而言,良好的战略沟通也可以是一种吓阻手段。

“对话”习近平 旅美异议人士筹划示威

除了应付与美国总统拜登的对谈,这次习近平访美期间预计还将听到另一种更直接的“对话”。有多个来自美国各地的人权团体已经组织前往旧金山,准备在习近平抵达时展开示威抗议。

目前位于美国的前北京六四学运领袖王丹在接受美国之音访问时表示,海外异议人士集体动员,也是希望时隔七年再度赴美的习近平能够亲耳听到反对的声音。

王丹说:“主要针对习近平,希望他能够听到反对(他)的声音,因为我们认为他在国内是听不到的,既然到了海外,我们希望他能够听到。目前我们会是一个大汇合,包括民运人士、法轮功、藏族等等,一定会超过上千人。”

评论区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