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3:54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海峡两岸争当抗战“中流砥柱”


海峡两岸争当抗战“中流砥柱”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3:45 0:00

海峡两岸争当抗战“中流砥柱”

今天是“七七卢沟桥事变”78周年,北京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然而,对谁领导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海峡两岸有不同表述。中国大陆称共产党是领导抗战的“中流砥柱”,而台湾总统马英九则称八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国政府领导的,历史真相“不容扭曲和隐瞒”。

海峡两岸争当抗战“中流砥柱”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3:47 0:00

中国政府在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了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主题展览揭幕仪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其他六位中共政治局常委参观了这个名为《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的展览。

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将在今年九月三日举行天安门广场大阅兵,超规格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高调纪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自7月7日起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东方 拍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自7月7日起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东方 拍摄)

美国之音在“七·七事变”周年纪念日前夕来到卢沟桥采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从今年年初就停止开放,不准游人入内。一位安保人员对记者说,纪念馆要到7月8日才正式对外开放。宛平城附近的一个抗日战争雕塑展览所在地,大门也紧锁。

在卢沟桥上,我们遇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研究中心教授姜良芹,她对美国之音记者说:“这是个标志性的事件,在中国、在第二次世界世界大战的历史上,这样的日子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从这儿开始,中国的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因此这个桥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军队已经集结在北京郊区,准备参加九月三日在天安门广场的盛大阅兵式,其中将展示中国制造的最新武器。虽然中国宣布已经邀请外国领导人和军队参加,但除了俄罗斯军队参加之外,当年的西方盟国领导人至今仍没有确定参加中国的阅兵式。

杯水车薪

中国学者和官媒除了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抗战的“中流砥柱”之外,同时歌颂俄罗斯在支持中国抗战中所作出的贡献,称俄罗斯是最早对中国抗战提供援助的国家。曾经在太平洋战争中浴血奋战、派出飞虎队援助中国的美国,则被中国学者淡化。

《中国社会科学报》6月26日刊登《正视历史事实 深化抗战研究——访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李东朗》的文章。李东朗教授在回答有关中国抗战中国际援助,特别是美国军事援助的问题时称,“中国抗日战争确实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援助,但国际援助在很长时期里杯水车薪。……所谓中国装备落后、不足以抵抗日军,整个抗战是靠美式武器打下来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南京大学教授姜良芹则对曾经和中国人民并肩战斗、给日军毁灭性打击的美国军队未能参加中国抗战胜利的大阅兵感到遗憾。

她说:“我觉得这是很遗憾的。这不光是历史问题,更多是因为国际政治的原因。”

台湾前参谋长,行政院长郝柏村在“七·七事变”78周年前夕出版了一本新书《重返抗日战场》。在新书发表会上,他批评中共当局用内战心态假造抗战历史,并强调纪念抗战首先要确立的史实,就是领导抗战的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

英烈墓地惨遭铲平

郝伯村最近走访了一些中国大陆的抗战遗址,称“衡阳保卫战”堪称抗战中最为惨烈一役。在张家山战场,三千九百多具阵亡将士的遗骸曾在抗战胜利后被集体安葬于此,并立碑纪念。但在一九八五年衡阳当局为了兴建气象台,竟将烈士塚墓全部铲平。在中国大陆的其它地区,也有抗战遗迹和抗战烈士墓遭到破坏的报道。

媒体报道称,抗战英雄张灵甫的陵墓,已经被当地农民当做羊圈。张灵甫的后人希望将灵柩迁出,遭到当地农民索要巨款要挟。这一报道也印证郝伯村有关以“内战心态”对待抗战英雄的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高洪在全国记协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上回答了美国之音关于抗战的提问,称共产党才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高洪说:“这八年当中,前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的作用是主要的,后期随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断壮大,特别是在敌后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斗争。”

851”之争

“七·七事变”78周年前夕,一份关于抗日战争中日军死亡人数的统计材料在中国国内引发极大反响。《环球时报》官微在评论这组数字时称这是在抹黑中国:“又黑中共!可你得多没脑子才会信这个谣言啊?临近抗日战争70周年纪念日。新一轮对共产党抗日的抹黑又甚嚣尘上,其谣言也是愈发无耻,雷人,弱智······”

《环球时报》在官方微博上引述了这段“黑中共”的“雷人”和“弱智”的“谣言”:日本国公布了二战在华阵亡的人员数据,称死于国军之手为31万8883人,死于共军之手为851人,死于苏联红军之手为12万6607人,被苏联红军俘虏的关东军80余万,另被苏联红军拘压的日本侨民167万多。基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据相吻合。

中国网民对这一组数字发表各种情绪激动的见解,有骂脏话的,有讽刺《环球时报》的,但也有一些学者呼吁中国、美国、日本、台湾等学者联合起来,找出历史的真相。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李东朗称,不能只以牺牲人数来看对抗战的贡献。李东朗称,所有在抗战中牺牲的将士都值得敬仰,中华民族应永远记住他们,以牺牲人数评价抗战贡献,失之偏颇。

李东朗教授对国军的惨烈牺牲颇有微词。他在文章中说,“作战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凡自己损失小而消灭敌人多的作战,其对战局的积极影响大,具有战略意义,贡献就大;而导致自己伤亡惨重甚至全军覆没的战役或战斗,其决策必然存在问题,对战争形势有着消极影响,绝不能简单地因其牺牲大而说它贡献大”。

《环球时报》官微发起的这场关于“851之争”立即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大辩论。 “灵魂深处闹革命s”评论说:篡改数字是某党的特色之一,你敢讲事实老百姓才敢信你,你编的东西老百姓宁愿相信这种不着边的话也不愿相信执政党,作为政府自己不好好反省,说人民愚笨无知,可笑可笑!

“章健CXCF”说:自从垃圾局广电让那么多的狗血抗日剧刷屏的时候我已经对供党失去信任了。

“当梦想变成梦”则引述了一系列数字称国军才是抗战的中流砥柱:300多万的国民党士兵捐躯,200多位国民党将军战死沙场,10万人以上的会战总计22次,空军有4321人为国捐躯,海军的所有战舰全部打光,歼灭日军45万人,有名的战役,淞沪战役,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万家岭战役,四次长沙战役,徐州会战,常德保卫战……

作家何风的口吻则带有讽刺:“淞沪会战时您在哪儿?”“延安”“徐州会战时您在哪儿?”“延安”“武汉保卫战时您在哪儿?”“延安”“长沙会战时您在哪儿?”“延安”“桂南会战时您在哪儿?”“延安”“上高会战时您在哪儿?”“延安”“湘西会战时您在哪儿?”“延安”“所以您就是……”“嗯,对,我就是中流砥柱!”

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在微博中为自己受到中国民族主义者围攻而喊冤并发表一点声明:6月接中国一日本研究机构发来咨询函,问一份国共击毙日军数据是否准确?我查不到日方可靠资料,于是在26日发了微博,目的是希望有学者能一起来寻找查证或反驳,没想被打成了“造谣者”和“黑共者”。这些帽子太大难以承受。抗战史是中华血魂史,期盼大家一起研究,究全史实,以祭先烈!

共产党的抗日武装击毙了多少日军?中国官方的《人民日报》最近发表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理论研究中心公布的数字。“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战绩辉煌,共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同时,党的自身力量也获得空前壮大与发展,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人民军队发展到132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万人,19块抗日根据地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拥有人口1.25亿。敌后抗日武装共伤亡61万多人。”

这份官方权威的统计资料用了一个“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的概念,其中多少日军,多少伪军,并没有做出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记载: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共作战125165次,毙伤日军52463人、伪军49130人、俘虏日军6213人、伪军49130人、日军头程746人、伪军反正183632人。此处的“毙伤日军”也没有说明击毙多少、击伤多少人。

不少中国网友对《环球时报》表示支持。他们称851反过来看是158,是一句典型的京骂“1SB”。这表明所谓中共在抗战中一共击毙851个日军的数字纯属不登大雅之堂的笑骂。

不过,一位网名为“月湖无人区”的网友找出了851数字的源头: 此说法最早出自2006年一网贴,统计了日本战史作家几本著作中记叙的八路军28次大小战役、战斗的战果,引用的数据出自日军战报,不含新四军、抗联的毙敌数,作为低限应是可信的资料。他表示,在看到了中共八路军的全部战绩和日军的战报结果之后,差点崩溃。他说,我不信!难道是“鬼子”造的假!

历史真相到底在哪里?至今仍然扑朔迷离。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墙上,斑斑点点的弹洞犹在,在阳光下无声地诉说七十八年前的往事。小鸟在当年的弹洞里作巢,繁衍生息,为这段曾经被铁与火淬炼过的城墙,刻上战争与和平的永恒主题。

附:网帖的抗日战争部分战役成果。

1、平型关战斗

八路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67人,伤94人(儿岛襄着:《日中战争》,日本文艺春秋社1984年版);

2、广阳伏击

八路战报:歼日军千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伤亡63人(臼井胜着《中日战争》);

3、晋察冀区反八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7人,伤52人;皇协军伤亡69人(臼井胜着《中日战争》);

4、三次破袭平汉路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11人,无皇协军伤亡报告(《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6人,伤26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6、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500余,日军战报:日军亡22人,伤51人,皇协军伤亡101人(《华北治安战》);

7、易(县)涞(源)战斗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1,4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4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8、129师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4,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10人,皇协军伤亡79人(《华北治安战》);

9、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9人,伤132人,皇协军伤亡107人(臼井胜着《中日战争》);

10、冀中区五次反围攻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5,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1人,伤65人,皇协军伤亡99人(臼井胜着《中日战争》);

11、冀南1938年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俘日伪军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人,伤11人,皇协军伤亡16人(臼井胜着《中日战争》);

12、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3,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70人,皇协军伤亡81人(臼井胜着《中日战争》);

13、115师陆房突围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华北治安战》);

14、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

八路战报:歼灭日军宫崎部队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4人,伤27人(《华北治安战》);

15、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000余

日军战报:日军亡7人,伤37人,皇协军伤亡70人(《华北治安战》);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

日军战报:日军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17、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34人,皇协军伤亡95人(《华北治安战》);

18、平西区*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日军飞机1架

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0人,皇协军伤亡22人(《华北治安战》);

19、冀中*年春季反全面“扫荡”作战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华北治安战》);

20、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年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58人(《华北治安战》);

21、129师白晋铁路破击战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9人,皇协军伤亡12人(《华北治安战》);

22、晋西北*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53人(内含日军11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107人,失踪3人,皇协军伤亡失踪201人(《华北治安战》);

23、冀中*年夏季“青纱帐”战役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100余人俘伪军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39人(《华北治安战》);

24、百团大战

八路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日军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华北治安战》);

25、太行区*年秋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8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44人(《华北治安战》);

26、冀中*年冬季攻势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3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27人,皇协军伤亡59人(《华北治安战》);

27、太岳*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6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伤7人,皇协军伤亡15人;

28、晋西北*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4人,皇协军伤亡102人(《华北治安战》)。

YouTube视频:海峡两岸争当抗战“中流砥柱”

VOA卫视(直播)

请稍等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驻美大使哈佛演讲为何惹争议?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5:59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4/25【时事大家谈】中国推住房“以旧换新” 能否让楼市回温?TikTok“不卖就禁案”成法 攻防战如何折射美中博弈?嘉宾: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教授谢田博士;加州发展服务部研究首席、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客座教授廖启宏博士;主持人:叶凡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