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6:24 2024年6月17日 星期一

台湾立法院朝野对立 分析人士: 警惕中共挑唆


在台湾立法院审议国会改革法案投票时,台湾执政党民进党议员在立法院院长韩国瑜 (中) 的注视下放气球。(2024年5月24日)
在台湾立法院审议国会改革法案投票时,台湾执政党民进党议员在立法院院长韩国瑜 (中) 的注视下放气球。(2024年5月24日)

台湾立法院近来审议国会改革相关法案,引发国民党和民进党立委激烈冲突。公民团体多日来上街包围立法院,对提出法案的在野党立委施加压力。分析认为,随着朝野对立急遽升温,对于新任总统赖清德“团结国家”愿景无疑构成巨大挑战,而台湾政党深化对立更是中共所乐见的现象。

台湾在野党国民党、民众党连手提出一系列国会改革法案,包括增订“藐视国会罪”、总统国情报告常态化、赋予立法院调查权及听证权、强化人事同意权以及正副院长记名投票制等。

由于国会改革引发外界对于立委扩权的担忧,身为执政党但在立法院处于人数劣势的民进党立委连日来不惜以文攻武斗的方式拖延法案进行,甚至有多名立委挂彩送医。

台湾民众聚集在台北的立法院外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2024年5月24日)
台湾民众聚集在台北的立法院外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2024年5月24日)

公民团体称10万人包围立法院 反对在野党强推法案

另一方面,在野党挟人数优势强推动法案,更遭质疑违反程序正义,立法院在5月17日、21日和24日这三天审议法案,多个公民团体号召民众包围立法院,施压在野党立委。

据主办单位表示,周五(24日)总共有10万人走上街头,表达反对上述法案的民意。

于此同时,议场内的立委审议国会改革法案直到深夜12点,部分完成二读,预计28日可以全数三读通过,公民团体放话届时会再次走上街头包围立法院。

不同于街头上一面倒指责在野党黑箱的声音,台湾民意基金会周五公布的民调显示,对于国会冲突事件仅有31.6%的人支持民进党,虽然略多于支持在野党的人,但是差距有限。

然而在最具争议的“藐视国会罪”部分,高达57.5%的民众赞成立法,仅有29.2%不赞成立法。

该法明订公务员听证或受质询时若有虚伪陈述,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新台币20万元以下罚金。

台湾民众聚集在台北的立法院外,一名女子手举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标语牌。(2024年5月24日)
台湾民众聚集在台北的立法院外,一名女子手举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标语牌。(2024年5月24日)

国会冲突 中共乐见台湾社会分裂

分析人士指出,赖清德新政伊始就要面对国会内的政党冲突,以及社会的分裂扩大,这个趋势将对赖政府构成巨大挑战,而这也正是北京所乐见的场景。

赖清德在520就职演说中强调,立法院的议事运作,应该遵守程序正义,多数尊重少数,少数服从多数,才能避免冲突,维持社会安定和谐。

他期待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国政。

旅美时评人唐靖远以书面方式向美国之音表示,台湾立法院因为“国会改革法案”而引发的混乱,不仅中共乐见,其实也是中共一手挑起促成的。

中国流亡作家袁红冰今年2月受访时便透露,北京计划通过特定人士,敦促立法院长韩国瑜、国民党团总召傅昆萁运用议会改革的名义,提出立法院的调查权、总统质询权、反台独法等法案。

台湾民众聚集在台北的立法院外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2024年5月24日)
台湾民众聚集在台北的立法院外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2024年5月24日)

即使这些法案一时难以通过,也足以造成台湾立法权的混乱,甚至停摆,进而有效降低民进党行政当局的执政效率,也就是降低赖清德总统的执政效率。

唐靖远指出,这一次台湾立法院之争,本质上并非正常情况下的不同政党间的政见之争,而是中共和台湾之间的一场“隐形战争”。虽然没有开枪开炮,但其目的、意图都是为了打击中华民国行政当局,并达成部分控制台湾内外政策,削弱、瓦解台湾抵抗中共的意志。

在台北的台湾智库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瑟致也认为,立法院三党不过半所出现的纷扰对中国来讲当然就是一个机会,以这一次在野党立委意欲扩大立法权来说,很可能会侵犯到行政部门的权责以及司法独立,进而破坏台湾的宪政体制。

吴瑟致告诉美国之音:“中国其实非常乐见台湾在国会的运作上出现乱象,而形成对于台湾内部政治发展的混乱。这个其实对中国对台政策上它是很容易有机会来见缝插针。”

台湾资深媒体人单厚之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国民党过去8年控诉民进党不合理运用议事规则霸凌少数,如今取得多数却又完全复制民进党的粗暴手法,反而凸显出国会改革的讽刺。

单厚之话锋一转,说民进党其实也没有要就国会改革进行实质内容讨论,完全是“膝反射”式的反对国民党提案,甚至上纲到“抗中保台”,以爱不爱台湾来区分群众,然而爱的另一面就是恨,长此以往民进党支持者和非民进党支持者只会更加仇视彼此,无助于政党和解与弥平社会裂痕。

台湾总统赖清德在视察桃园军事基地时查看一架激光测距仪。(2024年5月23日)
台湾总统赖清德在视察桃园军事基地时查看一架激光测距仪。(2024年5月23日)

解铃还须系铃人

单厚之认为,身为少数总统的赖清德若真想团结台湾,必须要懂得放下身段。2000年陈水扁也是朝小野大,但是在组阁的时候还懂得纳入非民进党籍的官员以扩大社会认同,可是赖清德却似乎还没认知到自己是一个弱势总统,连一点权力都不愿意分享,自然没有和解的基础。

单厚之说:“他(赖清德)的整个个人从政经历里面,从来没有和解、协商、忍让这些东西。赖清德并没有认知到说他是一个总统,他将来的所有东西(政策法案)必须要靠立法院通过,那他还是习惯用对抗那一套。”

吴瑟致指出,公民团体和群众虽然站出来表达反对立委扩权的法案,但终究仍只是社会力量。民进党身为执政党,还是该依循民主法治去处理现在的乱象,而非回到街头解决。他举例,如果执政党对在野党提出的国会改革方案有疑虑,还可以通过司法途径,由大法官释宪来解决当下的朝野争端。

吴瑟致还说,虽然这一届立委席次已成定局,但两年后又是台湾地方选举,国民党和民众党之间势必会面临到竞争,当前国会的“蓝白合”可能会出现裂解,所谓朝小野大的局面并非不可能就此翻转。

旅美时评人唐靖远则表示,赖清德的当务之急是需要让朝野形成共识,认清“党派分歧只是芥癣之疾,中共的渗透才是心腹大患”。

唐靖远说,实际上以中共惯用手法,对蓝白绿三党都会试图渗透,目前台湾民众对“立法院之乱”背后的中共因素认识越来越深入,而大规模的民众抗争则会起到“纠错”作用。赖清德政府需要做的是如何善用这波民意,真正为台湾的未来筑就一个牢固的民主宪政根基。

评论区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