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8:31 2024年10月13日 星期日

美国学者:中国女性不该为羞耻心而结婚


《剩女:中国性别不平等死灰复燃》一书的封面
《剩女:中国性别不平等死灰复燃》一书的封面

与“圣女”谐音的“剩女”是中国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广义上指的是27岁以上居住在城镇的高学历未婚女性。而百度词条中对于“剩女”特征的描述是“高学历、高收入、性格偏执”甚至“智商太高”。

4月3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香港科技大学讲师洪理达(Leta Hong Fincher) 在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举办的“妇女、性和社会变迁”研讨会上说,“中国不存在‘剩女’”,并呼吁中国女性在遇到合适的另一半之前,不要急于结婚。

中国“剩女”问题的实质是“剩男”问题

洪理达是《剩女:中国性别不平等死灰复燃》一书的作者。她在书中批评中国官媒频繁报道“剩女”问题,实质上掩盖了中国严重的性别比例不均导致的男性人口过多的问题。

“如此庞大的单身男性群体是中国极端不均的性别比例的缩影,这在世界上如果不是最糟糕的,也是最坏的状况之一。现在每出生100名女性,与之对应的是118名男性。这有许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对于生男孩的偏爱。所以中国政府把性别比例不均视为对社会安定的严重威胁。”她说。

她还谈到,官方数据表明在中国,30岁以下的男性人口比女性多两千万。考虑到现在的中国女性比过去受教育水平更高,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学术表现也更好,她认为现在中国“存在非常严重的对于高学历的城镇女性的抵制”。

洪理达在布鲁金斯学会演讲(美国之音王子扬拍摄)
洪理达在布鲁金斯学会演讲(美国之音王子扬拍摄)

洪理达:中国不存在“剩女”

中国适婚年龄女性的单身现象被一些媒体称为是“危机”。洪理达认为,职业女性结婚晚或保持单身是现代化社会的表现,是全球性的现象。她提到,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国官媒经常发表“羞辱单身高学历城镇女性”的文章和漫画,甚至号称代表妇女权益的全国妇联都刊登这样的画面,这些漫画通常把女性形象刻画成戴着学士帽和厚厚的眼镜,表情焦急而绝望。

洪理达引述2010年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的内容说,中国将25-27岁之间的女性成为“剩斗士”、28-30岁之间是“必剩客”、31-35岁之间是“斗战剩佛”,而35岁以上的女性则被称作“齐天大剩”。洪理达认为这些外号是对女性的侮辱。

她说:“我实际上认为‘剩女’是不存在的。我们讨论的主要是20几岁女性的单身现象,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所以这绝对是没有问题的。有很多媒体传播这种观点,就是如果女性受教育程度太高,就永远找不到男人了。”

“当然,有一些女性确实希望找到另一半,但是还没有遇到那个合适的人。但是这在中国是一种危机吗?这对于这些单身女性来说是一种危机吗?这是否值得受到全国性的关注?这是否值得让政府组织一些相亲活动?我不认为。我认为在许多情况下,女性做的都是对的。如果她们找不到爱的人,她们就不应该结婚。”她说。

她还表示,高学历单身女性在中国引起的所谓“危机”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是不存在的。女性有权利自主选择是否结婚。

在会上,洪理达还谈到一个有趣的观点。她说,中国政府之所以积极鼓励高学历单身女性尽快结婚是为了“提高人口素质”。原因是中国国务院在“剩女”一词正式出现于官方媒体的同年,2007年,颁布了一份《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文中提到中国“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因而把“提高人口素质”定为妇联的关键目标之一。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吴邦国和“五不搞”为当今中国留下了什么?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3:49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