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3:36 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中国经济60年(5):毛时代的乌托邦经济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将60年。期间经历了风风雨雨,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挤身于世界三强之列。对中国的动荡和变化,转型和成就进行回顾,并对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剖析,希望有助于丰富人们对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伊始,中国经济结构仍然承继着晚清以降发展起来的有官方干预的私有经济形态。但是,在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干预下,私有经济在短时间内便近乎荡然无存。这个年轻的政权希望在一夕之间就建立起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经济模式。但是随之而来的,则是政治上的动荡和经济上的灾难。

经历过1950年代中期中国农村成立生产合作社和城市实行公私合营的人们,恐怕难以忘记当时周遭洋溢的理想气氛。山东大学退休教授孙文广回忆说,他当时正在中学读书,看到周围敲锣打鼓的景象,感觉很新鲜,也很积极。他说,

“好像当时看起来都是一些积极的事情。就是大家在一起把原来的私人所有制变成国有的、集体的。那么,表面上看效率是提高了。比如说在农村可以集中力量搞水利呀,或者搞更专业些的分工;可以节省劳动力,改变原来很分散的经营。”

在转向公有化经济模式后,中国短时期内又兴起“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也就是所谓的“三个法宝”或“三面红旗”。但是轰轰烈烈的运动并没有象人们想象得那样提高生产力,随之而来的却是经济上的灾难。

孙文广教授在回忆当年的“自然灾害”时期的景象时说,

“(那时)我在大学里。当时大学尽管没有停课,但是体育课停了,因为大家跑不动、跳不动。另外,大家饿得头昏眼花,就把篮球场、足球场刨翻了天,一人分一块,去种地瓜,或者很容易生长的粮食作物。”

大饥荒饿死了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政府说,那是源于自然灾害。但是很多人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南方报业集团资深编辑鄢烈山在回顾当年景象时说,饥荒是源于政治。

“你说是自然灾害,那我没有感觉到什么特别的灾害,因为年景都是差不多的。这肯定是政治原因嘛,没什么好说的。最明显的政治原因就是58年搞人民公社,搞食堂,敞开肚皮吃,到了后来就没有了。(饥荒)跟这个瞎折腾肯定是有关系的。”

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向并没有将中国引向美好的生活,反而是在一个个政治运动中,将经济推向濒于崩溃的边缘。中国近代史学者章立凡说,历史证明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政策是失败的。

“最终的结果我们也看到,毛(泽东)时代说是均贫富,实际上它是均贫而未富。其实是平均分配了贫困。这个可能是毛时代最根本的问题。而且他通过不断地搞阶级斗争,把国民经济也搞到了崩溃的边缘。”

和许多学者一样,章立凡认为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模式更多是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所遵从的并不是科学和经济规律。

“(他)认为有了公有制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实际上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完全是学习苏联。后来到斯大林死了后,又想当国际共运领袖,所以想把社会主义社会理解成高速发展的社会,要做出个样板给国际同志们看看。”

除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之外,耶鲁大学的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还提到了影响中国经济结构转向公有的历史因素。

“更早一些是清朝政府,后来是民国政府留下来的架构。这种由国家来办经济、拥有资产的架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已经有了几十年的传统。”

陈志武回溯历史,提到中国早在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后,就开始逐渐出现以“官督民办”和“官商合办”等形式的官方干预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这种形式到了1930到1940年代的蒋介石政权时期则达到了一个高潮。

这种模式在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后依然得以沿袭。中国近代史学家章立凡说,

“一个就是所谓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将来还要发展一段时间。就是说将来是搞新民主主义革命,允许私有经济存在。这也是写进了共同纲领的。”

但是,原本计划持续15、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却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提前终结。中国自晚清延续下来的经济模式也嘎然而止。

关键词:中国,建国60年,中共,毛泽东,乌托邦

VOA卫视(直播)

请稍等

没有现场直播

0:00 0:00 直播
欢迎在YouTube直播聊天室参与节目讨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新闻自由每况愈下,中国成全球最大记者监狱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9:36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纵深视角》专访:中国命运三部曲:一朝崩溃、长期停滞、还是逐渐转型?美国之音最新推出《纵深视角》节目,专访中国独立作家王力雄。美东时间6月10日上午9点播出,敬请准时收看。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