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0:16 2024年7月27日 星期六

中国放开物价政府不再定价 - 2001-07-17


中国最近宣布自8月1日起将放开原来由政府控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中国 国家计委近日公布了《国家计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定价目录》,将政府制定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由1992年定价目录颁布时管理的141种减少为13种。大幅度减少政府对于物价的控制,会不会造成什么震荡呢?伦敦经济学院经济系讲师许成钢博士说:�没有,没有太多影响。就是因为中国的物价长期主体都是市场定的,所以现在政府没有做什么重要的事情。这种宣布基本上是一种形式上的。�许成钢认为,中国实际的经济早就是这样的了,政府只是用一个行政方式宣布一下而已。它不象在改革早期,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改革到现在的状态,实际上绝大部份的物价就是由市场决定的。

1993年成立的非政府学术机构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教授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认为,价格要不要放开的问题,长时间以来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现在主要是市场在起作用了。茅于轼说:�上一次大概在1988年有过一次价格要不要放开问题的很热烈的讨论。在那个时候政府管的价格还是占主要部份。所以大家对价格放开以后会造成什么后果是很担心的。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同,现在绝大部份价格都是在市场上形成的。不是某一个人想压就压得下去,想涨就涨得上来。市场自己有自己的规律。所以这次政府管也好,不管也好,大家好象不大在乎。这说明中国老百姓对价格的适应比过去强多了。�

*市场经济决定物价*

茅于轼教授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政府放开物价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关系在起作用。茅于轼认为,在市场上,价格是由供需双方决定的。只有在计划经济下,供需没有自由选择。所以价格不能变化。现在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了。所以经过已经由市场来做决定了。现在开放的价格都是由市场决定的价格。少数的垄断性价格现在还并没有开放。那么,商品和服务仍然是政府控制的垄断价格有什么不利因素呢?经济学家茅于轼对美国之音说,垄断价格不管偏高偏低,都是不利的。茅于轼说:�因为垄断就是没有竞争了,就是只有一个供应者,所以它可以任意决定自己的价格。这样对消费者是有损害的。过去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垄断价格偏低,这也是有害的。比如,现在很多城市对水的价格就定的偏低,水是垄断性的。所以,在计划经济国家,价格很混乱,有的太高,有的太低。这些价格还要由政府来逐渐调整到合理位置上。�

对于放开物价说明是市场推动政府,还是说政府主动放弃对市场的干预和对经济的控制呢?伦敦经济学院经济系讲师许成钢博士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这实际上是相互作用的。在改革的早期,是政府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中国最早,改革开始时是所谓双轨制。对于重要的商品。都是同时保留政府定价,又开放了市场价。双轨制在九十年代初期实际上,大部分就已经并轨了。所以,并轨以后,基本上政府定价就没有了。所以,到九十年代中,绝大部份商品就都是市场决定价了。反而是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对一些农产品的价格,政府又重新开始有所管控。�

*旧经济体制阻碍公平自由规则*

许成钢博士说,作为经济的整体来说,绝大部份价格由市场决定,在中国已经有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放开物价,实际上,与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是一致的。同这么长时间的经济改革相比,现在采取的措施都是非常小的步子。已经不是经济改革里的主要问题了。原因就是,价格基本上已经是市场决定的了。许成钢博士表示:�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问题主要在金融部门的问题和社会保障制度问题。这两个可以说是中国经济改革中最大的问题。关于物价呢,曾经是问题,但早就已经不是了。�

那么,这次中国放开某些商品和服务价格,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多大关系呢?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教授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认为,应该说是有关系,各方面调整规定有这样一个原因,就是与世界通行的办法接轨。事实上,中国政府要调整自己管理经济的一些办法。并不是削弱对经济的管理。而是调整一些办法。过去,该管的事情没有管起来,不该管的在那里管着。现在因为国内外各种形势的变化,也包括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能力在调整。并不意味着它的管理的削弱。

公布新的中央定价目录,是否标志着中国彻底摆脱了旧经济体制下的短缺经济呢?茅于轼教授说,中国市场经济中的问题依然存在。茅于轼说:�现在中国不但不短缺,现在还造成总需求不足。很多东西卖不出去。中国的价格问题当前并不是没有,还存在价格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市场规则,就是公平竞争和自由选择的这个规则,对于垄断行业的一些办法,还不完善。那么如果在这两方面,进一步管好的话,我们的商品还会更丰富,而且需求不足的问题也会逐渐解决。�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