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要对外商开放市场,而且要消除现存的国内省市之间的贸易壁垒。有专家认为,要和国际经济一体化,首先要完成国内经济一体化,否则无法和国外产品竞争。
最新的研究提出,中国的经济改革,加深了国内市场分割,省市和地区间存在严重的贸易壁垒。这项研究的作者是法国国际研究和开发中心的庞塞特。庞塞特发现,在1997年内,中国消费者购买本省产品的数量是购买外省产品数量的二十一倍。研究还发现,1997年里,跨省商品面临的贸易壁垒相当于 46% 的关税,这一关税水平和欧盟各国间的关税水平相当。因此中国入世后,外资进入中国,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产品,面临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
*西方报导有些夸大其词*
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副教授杨大力承认,中国确实存在地区性的地方保护主义,但不象西方报导的那么严重。他说,沿海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比较弱,内地省份更严重一些。
杨大力说:�恰恰是经济发展比较弱的地方,因为地方政府特别需要税收,创造就业机会,所以有时候指定当地居民买地方货,包括啤酒香烟等等,这些都是有一定的专卖指标、专卖制度的,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干预。�
台湾的《天下》杂志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地方保护主义的根源是七十年代末,中央为了摆脱日益恶化的经济困境,进行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政权,让地方政府税收留成,希望以此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文章说,由于当时重工业和家用电器有北京政府的补贴和价格保护,所以各省市都把自留税收投入重工业和家用电器部门,创造自己的名牌,结果出现了今天很多省市都有自己的洗衣机、彩电、电冰箱。保护自己的名牌,也成了地区保护主义的动因。
*各地政府恐引发社会问题*
加拿大卡里顿大学研究员蔡文国说,不自我保护,省、市政府就要面对各种社会问题。
蔡文国说:�这就牵涉到很多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说工人的就业问题,如果它自己的产品销不出去,很可能会造成工厂产品滞销,工人就会失业,市政府、省政府领导马上就要考虑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中国的事情说实话是很复杂很现实的问题,从动机上讲,这也会造成他们保护自己的市场,使自己的产业维持下去,工人有工作,有饭可吃,不至于那么多社会问题。�
除了经济结构的根源外,蔡文国还指出,中国改革中是转型经济体,中央制订的法规一贯比较笼统,给了地方政府制订单行规章的余地,使各地法规的运作缺少规范,不统一,让地方政府可以制订保护本地市场和产品的法规。
蔡文国还说,加拿大国内也存在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加拿大境内省份间的贸易保护主义,甚至远远超出加拿大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前,安大略省的东西不可以进入魁北克省,魁北克省的东西不可以进入安大略省。蔡文国说,加拿大为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了加拿大内部的自由贸易协定。他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一定要取消内部省市间的贸易壁垒,否则就是自己拆自己的台。
蔡文国说:�只有中国本身形成一个大市场,然后跟世界才能竞争,才能形成最佳优势,所谓的比较成本第一,所以中国需要下大气力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估计在短期内,在调整过程中,地方政府很可能会说,你上有政策我下有对策,采取一些方法,短期内保护自己,但是他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如果要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根据WTO做,中国国内,中国省与省之间的自由贸易是不可避免的。�
*国内经济一体化是大趋势*
与此同时,对于中国国内经济一体化的走向,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学者杨大力表示乐观。
杨大力说:�国内的竞争相对来讲已经比较激剧,另外国内包括企业的并购都已经到了跨区域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趋势的本身就推动了经济的整合,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也非常急于吸引外资,相对来讲,大趋势是趋向于国内经济的一体化。�
针对外界的担心,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最近表示,有信心消除国内的地方保护主义。此外,中央政府也在忙着制订各种相关法规。
加拿大卡里顿大学的蔡文国认为,中央政府除了要统一规范,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蔡文国说:�中国入世后,短期内特别是一些国营企业可能面临大量失业问题,下岗工人比较多,有统计说可能有上千万,几千万,这是很大的社会问题,如果不建立一定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中国和世界稳定都不利。�
蔡文国说,有了社会保障,会让从业人员觉得安心,市长、省长也不用整天操心解决失业的问题,就不会对地方保护主义考虑那么多。